阅读记录

三百五十四章 开挖[1/2页]

满级考古大师 顾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的,M7号墓旁边的墓,是M1号墓,而不是M8或者M6。
      这不是给工地墓坑命名的人瞎搞,而是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这种情况本就是很正常的。
      这么说吧。
      一片工地,对墓坑的命名原则,就是按照先后发现的顺序来命名。
      但是吧,探勘墓葬这种事情,他不可能说真的能按照墓葬的排列顺序一个一个的找到。
      通常情况就是东边找到一个墓,西边又找到一个墓,南边再找到一个墓,回到东边了又找到一个墓。
      这就导致,给这些墓葬命名的时候,可能东边是M1,西边是M2,南边是M3,回到东边是M4。
      这样M1和M4就成邻居了。
      姜家山这边,也是这么个情况。
      最早发现的是M1,然后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发现了6座其他墓葬后,才在M1的隔壁又发现了一座墓,这就变M7了。
      M1号墓,处于墓地南排偏东,西部紧靠M2,东邻M7,叠压于第2层下,打破生土,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这座墓东南一小部分被一处晚期坑破坏。
      墓坑内填土为红褐色土,夹少量灰白色土及灰色土块,土质较硬。
      墓坑长宽深0.24米,椁内填土为红色灰斑土,夹较多红色土块、灰白色土块,土质较疏松。
      先期进行发掘工作的人,也就只在刮面划出了墓坑边线及椁边线,这便是浙江所工作人员做的所有前期准备了。
      接下来的考古工作,就要由社科院考古所来接手负责。
      发掘中,未见到明显的椁板及椁盖朽痕,只有椁四周一道“长方形”的椁身线。
      整个椁长宽1.05米,椁板的厚度不详,不过看大小,要比刚才那个M7号墓的椁大。
      也许没准这座墓的墓主人是个男性,所以才要更大点的椁。
      而陈翰他们接手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从墓坑内水平向下发掘5厘米后刮面。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确定棺的大小。
      是的。
      在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国,已经有后来商周时期才广泛见到的“棺椁”体系了。
      良渚古国的贵族们,在下葬的时候,是一层棺,然后再套一层椁,才下葬的!
      就这,能不认为良渚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吗?
      良渚的丧葬文化也好,玉文化也罢,都和华夏文化十分相像!
      这不得不说是一脉相承的啊!
      果然,在水平下挖了五厘米后,就可见清晰的棺范围了。
      庄云鹏用软尺测量了一下后,很快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
      棺长宽
      也就是说,棺和椁之间,有一个差不多30厘米的空隙。
      “棺内填土为浅灰色土,夹杂大量灰白色土,土质疏松而细腻。”
      “平面上无法划出棺侧板朽痕,但从预留的小隔梁可观察明显的棺底板及棺侧板痕迹,为细腻的灰白色土,厚约4厘米。”
      “棺底为凹弧状,由此可推测葬具为独木舟式的凹弧底木棺。”
      庄云鹏不断的汇报着自己的发现。
      站在坑上的陈翰、孔建

三百五十四章 开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