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半个月过去,庄子上的作坊也盖完了,地里也来活儿了,原先在这儿盖作坊的人也都回去忙活地里的事了。
      今年对于庄子上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年,以往只需要管着自家庄子上这一亩三分地,李复也能打理的过来。
      现在不一样了,李渊又给了他那么多地,全都在泾阳县,这会儿他名下的地多了,那些地都有庄户种着呢。
      李复这个泾阳郡王,是食邑五千户。
      但是食邑跟实封是有区别的,李渊赏赐给他的良田,实实在在到手的土地,这是实封。
      王侯公爵,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
      但是这也是周朝时候是如此,战国时期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便废弛了,到了秦汉时期,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对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
      到了唐朝,更是如此,食禄就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
      也就是说,李复这个郡王,在泾阳县的土地是他自己的,原先有的佃户是他的私产。
      而所谓的食邑五千户,是朝廷给他发放泾阳县内五千户的税收量做为工资。
      李复今年刚封了郡王,要发工资,也得等到明年了,可是赏赐下来的土地,他得管。
      不过好在现在手底下人多,而且从晋阳带回来的,都是成熟的老人了,老周他们管这方面,一点问题都没有,到时候去忙活的,也是老周。
      老周是这边宅子的管家,但是这边家里没什么大事,今年让老周带几个人去把事情料理好也行,顺带着让他培养几个能办事儿的人出来,再往后他不就轻松了吗?
      李复现在还年轻,但是老周岁数不小了,这时候也该着手开始培养人了,免得等以后老周到了养老的岁数,宅子里后继无人。
      莫要小看了管家一职,一般人还真做不得。
      作坊盖好了,原先都挤在老宅内的人,终于有个宽敞的地方了,先前老赵买回来专门做工的人,现在全都搬进了作坊的宿舍里,以后在这里专门做这活计。
      虽然他们是被买回来的,但是在作坊做事,也是有工钱可以拿的,以后攒下钱,说不准还能在这边安家立业,娶妻生子呢。
      这并非是李复给他们画的饼,而是真正有可能实现的。
      在李复的规划中,往后要用的人多了,最好整个庄子上的庄户都能够好好的繁衍生息,生生不息,源源不绝,那往后用的都能是自家的佃户。
      有了专门的地方,专业的工具,效率可就今非昔比了。
      马车什么的也都配备齐全,出去到十里八乡的收新鲜的鸡蛋也轻松多了,而且,能够走的更远,还制定了专门的方向专门的路线,一路沿途去各个村庄,一天能走个一两个来回,原材料就不用愁了。
      作坊完工之后,变蛋的生产就成规模了。
      如今作坊每日进出有度。
      之前在宅子里的时候,人多了安置不下,现在作坊宽敞了,先前的人入驻进去之后,还空着三分之二呢,要将这三分之二的人员填满,整个作坊

第109章 作坊掌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