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恒的对外政策[1/2页]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半章水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诛其族,灭其种,必须严格贯彻落实!”
      “辽东大地,后金女真,一个都不可留!”
      山海关城之上,天子言之确凿,毋庸置疑的声音,清晰至极的传入众将耳中。
      自古王朝,强盛者,莫过于汉唐。
      但,汉与唐,对外的民族政策,却是完全不一样。
      汉武帝打击异族,讲究的是消灭有生力量,是犁庭扫穴,是杀戮殆尽!是要永绝后患!是彻彻底底的汉化!
      如此之下,如河西走廊一带,曾经就是异族之地,也正是因为汉武帝的杀戮殆尽政策,才彻底改变了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让汉民成为当地的主体,乃至唯一民族。
      从而彻底扩大了汉族的生存空间,也正是这般举措,才让汉之疆域,永久扩大,而以汉家文化的向心力,再加之大一统的观念。
      汉地,自然就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敌的疯狂杀戮,斩草除根,才有了失我祁连山,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我嫁妇无颜色!这千古名句。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才越打越穷,到汉武帝末期,甚至俨然民不聊生!
      而唐朝,则与汉的对外民族政策完全不同,讲究的不是杀戮殆尽,也不是坚决彻底汉化,更不是永久性的开疆拓土!
      只是打个巴掌,然后给个甜枣,保留所征伐地域的原本民族结构,保留其政治生态,统治结构,只需俯首称臣,更多的,是类似于羁绊政策,类似于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度。
      唐王朝,是毋庸置疑的中枢首脑,而周围各个民族,便是联邦邦国。
      如此,唐朝强盛之时,自然是万国来朝,极尽盛景,且越打越富,但弊处也很显然,稍有衰落,便是墙倒众人推,曾经辉煌笼罩之地,根本没有任何的向心力,再次分裂出去,亦是必然!
      两个朝代,孰优孰劣,难以区分。
      但他李修,显然更倾向于汉之对外政策!
      他不需要万国来朝这种虚无缥缈的名声,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是彻彻底底汉化,可世世代代为汉人生存空间的土地!
      伟业不是虚名!
      历史已经清晰证明,不能彻底汉化的土地,随时都有脱离的风险,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而要彻彻底底的汉化一地,要么,就是用漫长时间的侵蚀,去废其史,毁其文,去潜移默化!
      要么,就是犁庭扫穴,诛族灭种!
      他李修,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他也没有太多时间消耗在这汉化之上,他,只能选择最粗暴,最简单的方法。
      诛族灭种!
      把辽东异族都杀干净了,辽东,自然就只剩下汉民了,只剩下汉民,汉化,自然就成功了!
      辽东,自然而然,就成了大恒,成了汉民族永固的土地!
      而朝鲜,严格而言,在漫长时间的中原文化影响之下,已经可以说汉化成功了。
      他只需要派出偏师,诛灭辽镇残军,再好生清洗一番,建府立县,在本来就没文化隔阂的情况下,要不了多少年,朝鲜,自然就成了大恒永固的领土!
      李修环视诸将,最终将目光定格在周遇吉身上。
      此战,有人立功,有人辉煌,自然也有人落寞。
      而周遇吉,显然是落寞的存在!
      堂堂陕西三遍总督,大恒国公,权贵最顶层的人物,却成了此战唯一差点被全歼的存在。
      纵使有再多的外在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恒的对外政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