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9章 懵逼的毛飞[1/2页]

大奉太子爷 暗夜繁华落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传统意义上的科举。
      从地方到中央,耗时很久,且过程繁杂。
      郭天翊经过简化后。
      轻松了不少。
      但也更加科学。
      比如现在贡院的会试,就要考三轮。
      每一轮都有三套考题。
      三套考题,说白了就是净化学子们心灵的一个过程。
      没有忠君报国思想的人,终究会被淘汰。
      三轮考试分别对应了古代的乡试,会试,殿试。
      要知道,在古华夏,光是地方上的考试就要经历好几轮。
      光是一个童试就要经历三场。
      毫不夸张地说,四五十岁才考过童试三场的大有人在。
      通过三轮童试的,被人称作秀才或者相公。
      秀才也可以凭借秀才身份在民间谋生赚钱来应对接下来的考试。
      除此之外,秀才还享有免除徭役田税遇罪不轻易处罚、见官不跪、出门游学等权利。
      有了秀才的身份,大多数人都能讨个不错的生活,比如做状师等等。
      秀才们可以参加解试,每三年在八月举行,称作秋闱。
      考中者称为举人。
      所有考中者可在来年参加京城会试。
      中举后,才能获得当官的资格。
      清代家吴敬梓创作的《范进中举》里面就很好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对传统科举下的社会阴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主人公范进自二十岁应考开始,一直考到五十四岁。
      几十年来考过二十余次,总是名落孙山。
      其家中一贫如洗,只剩下一个老母亲,一个结发妻子,
      另外,范进还常让其岳父胡屠户辱骂数落,受尽非人生活的折磨。
      生活的艰辛,远超常人的想象。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范进在五十四岁时终于中了举人。
      竟然因为过度高兴进入了癫狂状态。
      范进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
      将当时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的社会风气描述得入木三分。
      同时,在范进中举后,同县的有钱人也纷纷巴结。
      同年,范进的母亲去世。
      范进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考中了进士。
      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之后又升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可以说,范进在六十岁的年纪,才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这种年龄,在大奉的新律例下,都快退休了。
      要之何用?
      所以,郭天翊为了避免民间风气变成这样,就简化了科举考试的流程。
      京城的三轮考试,就简单了许多。
      如果说有人第一轮考试通过了,第二轮考试没通过,可以等待下一次科举。
      而且下一次科举可以直接参加第二轮考试。
      若是第二轮考试通过,第三轮考试未达标的,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范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民间。
      第一天的考试很快就结束了。
      三套试卷,加起来总共三十道题目。
      所有的学子都在等待公布成绩的时刻到来。
      两天后,阅卷结束。
      皇城之外,一张榜单被贴了出来。
      两万多学子,考试成绩合格者有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三人。
      “哈哈哈,我九十三分,合格了,我合格了...”
      “恭喜恭喜,我也是九十三分...”
      “天爷啊,我怎么才八十九分?我就差一分啊?”
      “兄台,你是不是字体不够工整,我听说好多人都因为试卷字体不够工整且有涂改的情况被扣了十分...”
      “好像是,我的试卷涂改了几次,因为太紧张写错字了...”
      “唉....”
      “唉....”
      皇榜前,人生百态。
      有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有人失落不已。
      也有人就差一分合格,因此与仕途擦肩而过。
      “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我怎么可能是五十分?”
  

第239章 懵逼的毛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