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四章 作恶[1/2页]

乱世奇商佥载 金刀一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周海隔一段时间,半夜都出来吃一个少女,已经成为了周海的生活习惯。以致于无数少女无辜失踪,家人到处寻找不见,焦急万分。这引起了人们无限恐慌。好长一段时间,少女们夜晚都不敢出门,担心碰见吃人的魔鬼。这些已经失踪或者即将失踪的少女家属纷纷都到踵州衙门告状。
      踵州知府受理此案,派人侦察。周海闻之,想偷偷地把知府沈南杀死。
      但转念一想,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衙门总是像铁那样矗立在那里,搬是搬不走的。再恶的人在衙门面前都要低矮三分,因为衙门自带威严,不可能因为你的想法而自然消失。既然有衙门就有官吏存在,就必然要来管理干涉你的。知府官吏是杀不完的。今天杀了沈南,明天就可能来个沈北。万一若来了一个沈北还不如沈南好说话,怎么办?与其这样,还不如与知府搞好关系,不外乎就是花点钱贿赂一下。反正现在有的是钱。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叫问题。
      想罢,周海坐着豪华马车,自以为是,毫不在乎,大摇大摆地来到踵州知府衙门。周海没有带任何礼物,甩着两手,是打着空来的。见到沈南,亦不下跪,而是大大咧咧地坐在沈南对面的太师椅子上。
      按照例制,民见官是要下跪的,而周海无视这个规定。沈南见状,打心眼里不高兴,但碍于周海多次送礼吃饭的情面上,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心软,沈南没有把这样的不满放在脸上,而是笑脸相迎。沈南早已经耳闻周海是吃少女的恶魔,但只是耳闻,却没有证据坐实,拿周海无法。
      沈南深耕官场多年,啥人没有见过,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有善良的,也有恶劣的,有老实的,也有狡诈的……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他又能怎样?别人对他又能怎么样?沈南总是不怕,早已经练就处变不惊的本事,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互相寒暄之后,周海劈头盖脸地问:“少女失踪案,听说衙门在侦破,最近破得怎样?”那种口气,似乎沈南就是他的下属,或者是欠他银子似的债主,也好像沈南就是他的一个仆人,或者就是一条狗什么的。
      沈南感觉出来周海的这种蔑视态度,却仍然满不在意,在意了又能怎么样呢?他清楚周海是啥样的人。于是面无表情坐在那里。明明知道周海今日来是探听情报的,因此故意不回答。
      周海见状,稍带怒气,身体里面的恶魔似乎就要放出来了,想伸出长长舌头把沈南卷进肚子里,可周海还是忍受住了。沈南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周海提出的这个问题,但是漫不经心地关心起了周海的生意状况。
      沈南说:“周东家,现在生意做得这么大,产业到处都有。着实让我们羡慕啊,你挣一个月的利润相当于我几年的薪水。前些日子你请我到你府上吃饭喝酒,我在这里再次感谢。听说你的钱庄以前比较兴隆,不知最近如何?”
      周海客气地答:“可以,托大人的福分,生意还算是可以的,将就过得去。我们的生意,在大人地盘上,完全得益于您的帮助,要不是您,也不会这么兴隆。”
      沈南哈哈一笑,他听过这样的客套话太多了,哪一句是真的?但还是试探性地回了过去,说:“周东家,你太谦虚了,这也是你自己善于经营的结果,怎么扯到我身上来了?既然你的钱庄生意如此之好。请为我代汇一笔二千两银子捐军饷。如何?”
      听说府台大人来照顾钱庄生意,周海求之不得,就没有往别处想,还说了一些客套话。其实,沈南此话含义,完全是话里有话。周海以为是公家的银子来汇,当时哪里在意呢?说:“好的,我马上去办。只要是府台大人招呼,您叫人把二千两银子拿来,我叫掌柜伙计随时汇出。”
      不料,这个回答惹得沈南沉下脸来,一脸不高兴,嘴一闭,笑容在脸上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句话都没有说,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直接叫家仆送客。而对于周海提出的问题,居然理都不理,一个字都没有答。
      周海在路上越想越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惹得沈大人一脸不高兴,明明刚刚还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周海不明就里,云山雾罩,百思不解。回到府上,叫仆人把张雄请来,问张雄这是啥意思?当然,张雄也不清楚当时情况,只听周海描述,觉得沈南有问题。建议把傅权叫过来,问沈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因为上次安排打听沈南底细的正是傅权。
      少顷,傅权来到。周海问沈南其人如何?傅权说:“据别人说,沈南为官不咋地,口碑极差,贪财好色,刻薄歹毒,翻脸不认人。整天想的都是如何捞银子,只要有油水无缝不钻,一心搜刮银子而不体谅下属之徒。”
      周海这才认清沈南却是这样的官吏,问:“真是无风不起浪。此话怎讲?”
      傅权答:“衙门里有一个通判的官吏,没有理会沈南一万两银子明里暗里敲诈勒索,被狠狠整了一把,穿了小鞋子,以至于那个通判不想活了,被逼得自杀身亡。”
      闻此言,周海陷入了沉思,思来想去,脑壳打转转。忽然,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沈南不高兴的原因所在。周海让傅权先回去,并嘱咐此事不要对外声张。
      傅权走后,张雄悄然地问周海:“周东家,您去的时候,带礼物了吗?”
      周海答:“没有。”
      张雄意味深长地说:“难怪不得!周东家,您这次还是草率了。若空着两手去,沈大人当然不会高兴。他能接见您,算是给了您很大的面子。但您却没有带任何礼物。他从内心当中,对您是不会满意的。有人说,见官下跪,不如说见官送礼。送礼比下跪实惠得多。”
      停顿一会,张雄又说:“现在这个乱世,不送礼,能办得成事吗?是办不成的。哪怕一件屁大的事,都得送礼。没礼寸步难行。何况您是在打听命案,没有这个米米,沈大人既不会告诉您,也不会照顾您的。”说罢,食指与拇指放在一块,抡了几下手指,意思是指金钱。
      周海恍然大悟,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啊。我原以为以前送过银子的,就不用送了,不就打听点事儿吗?多大点的事。谁知道沈大人却是一个难以喂饱的狗啊!”
      张雄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一码事归一码事。既不能把以前送过的当成现在,也不能把这事与那事混为一谈。现在当官才不管那么你三七二十一,只认银子,不认人,胃口大得很。”
      这番话提醒得好。周海想,是啊,哪个当官的不想多要点银子呢?虽然如此,但人家知府沈南并没明明白白地向自己索要银两。而是让我钱庄交汇捐输军饷,实则是找借口,暗地里索要。而且胃口也已经开出来,就是二千两。自己却一时糊涂,不明白沈大人话里有话,还在那里大包大揽。说是只要把二千两银子拿来,就即刻汇出。这不是心里揣明白,脸上装糊涂,那是啥呢?没有说到沈大人心坎里,沈大人怎么可能理会自己呢?
      想罢,周海吩咐张雄从银库里面,拿出三千两银票给他。然后周海又坐着马车,匆匆忙忙地送过去。沈南接过来,一看是三千两银子,比自己预期多出一千两。遂转怒为喜,笑逐颜开。给其看坐,请其喝茶,直夸赞周海是如何聪明能干懂事。
      有钱能使鬼推磨,“药”到“病”除,其言一点也不假。周海仍然没有下跪,坐在沈南对面,沈南说话语调大不相同,一五一十地把案子侦破情况告诉了周海。直视周海眼睛,说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目前毫无进展。这下让周海放心了许多。不过周海从沈南的眼神里面,已经感觉到了,沈南知道他是魔鬼之秘。
      以金钱银子铺路,打通官场路子,从中受益。在今天看来,以这种方式,捞取好处,显然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应该鄙弃与受到指责。然而,在社会秩序混乱的世道当中,官场贪污腐败,横行于街市,民不聊生。不行贿送礼,可能就办不了事,甚至有理被说成无理。
      且说周氏商团大大小小的生意,周海都请有掌柜伙计等人负责打理。周海宏观控制,无事可干

第二十四章 作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