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乡亲们的恩情,他从不敢忘。
      当初考上汉东大学,面对高昂的学费时,祁同伟全家一筹莫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几个长辈给他办了一个升学宴,一共四个菜,一盘花生米,一个拍黄瓜,一盘炒鸡蛋,一大碗炖鸡,还有最便宜的散酒。
      乡亲们没说什么,每个人过来最少都是五十的份子,最多的出了两百,那菜吃得叫一个香,酒喝着也香,面对祁同伟和他父亲过来敬酒时,没有不举杯的。
      酒席过后,看着收到的份子钱,还有吃剩的酒菜,祁同伟给所有人鞠了一躬。
      正是靠着乡亲们的救济,祁同伟度过了汉东大学最艰难的一年,那时他就暗暗发誓,等自己出人头地,一定好好报答乡亲们。
      可往往造化弄人。
      后来的祁同伟如愿身居高位,面对乡亲们都是有求必应,可也在那个时候,他失去了初心和原则。
      正是祁同伟无休止的包容,才让乡亲们有恃无恐,甚至某些人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细细想来,祁同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一开始他能表明立场,一开始就遏制不良风气,会不会好些呢?
      想着想着,客车停了下来。
      到了熟悉的乡镇,祁同伟挑了一些水果,又买了一些干货,叫上一辆“三蹦子”,开始向淳溪村出发。
      淳溪村,祁同伟土生土长的地方。
      村里主要收入来自于水产和茶叶,每年三到五月份,满山都是采茶叶的人。
      祁同伟小时候也会加入其中。
      别以为男孩子不会采茶叶,祁同伟小时候采茶的速度可快了,一点不比专业的采茶妇女慢。
      除了茶叶,淳溪村也是有名的水乡。
      水里的螃蟹,也是村民的收入之一,不过没有规模化,都是小打小闹,卖不了什么钱。
      祁同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
      从小学开始,他的学习就很好,除了学习外,大多数时间都在采茶,或者抓野螃蟹,生活也算充实。
      在三蹦子上颠簸了半个小时,祁同伟回到了村庄。
      几个劳作的妇女一见到他,立刻挥手打招呼,很是热情。
      祁同伟都是笑着回应。
      春风拂面。
      穿过村头,又沿着石子路走了百十米,祁同伟终于看见自己家的两间毛坯房。
      茅草屋顶,夯土垒成的墙壁,屋内阴暗潮湿,就连电线也是刚拉进去不久。
      每逢下雨天,房屋内还得用盆接着。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雨水打在盆里,滴滴答答……这个声音,祁同伟一直铭记在心。
      要说淳溪村穷,但也不至于穷成这样,归根结底还是祁同伟的母亲死得早,而父亲身体也不好,常年都需要吃药,若不是靠着乡亲们救济,日子可能更加艰难。
      霞光满天。
      鸡圈处,祁青山拎着装有野菜的篮子,不停往鸡圈里丢。
      “咯咯咯……”
      鸡圈里养了三十来只鸡,几乎都是母的下下来的鸡蛋,就是祁青山全部的生活来源。
      “爸,我回来了。”
      听到动静,祁青山回头,看见儿子那一刻,佝偻的身体努力挺直。
      “不过年,不过节的,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对于儿子的到来,祁青山没有过多的欣喜,眸子中反而莫名多出一些担忧。
      “这不是想你了嘛,加上警局放假,我就回来看看。”祁同伟故作轻松。
      “没事就好。”
    &nb

第4章 父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