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三章 官家,你变了[1/2页]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放羊小星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该如何破局?
      本来,吕夷简昨天便和王曾商量好了破局之策,但谁曾想,丁谓和任中正今日张口闭口就言及先帝。
      一会是先帝,一会是吕蒙正,搬出了这两个人,吕夷简哪敢自我否定?
      这时候自我否定,打的便不是他的脸,而是先帝的脸,以及他伯父的脸!
      事君如事父,吕蒙正又是吕夷简的长辈,宋朝又特别讲究以孝治天下,此时的吕夷简,哪还敢自贬。
      前途还要不要了?
      思来想去,吕夷简也没想出特别好的变法,于是他便悄悄的看了一眼身旁的王曾,希望王曾能够站出来。
      王曾确实看到了吕夷简的眼神会意,但他并没有如同吕夷简预想的那样,他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这样的表现,不禁令吕夷简有些失望。
      不过,他也能理解。
      又是先帝,又是吕蒙正,王曾哪有切入的角度?
      这时,冯拯却意外的站了出来。
      臣推荐翰林学士李谘!
      冯拯虽然早先和丁谓合作一起扳倒了寇准,但他们只是暂时的盟友而已,他本人并不是丁谓的党羽。
      因为,丁谓还不够格。
      论资历,冯拯比丁谓要深,他是太平兴国三年的进士,他中进士时,年方二十,太平兴国三年榜中,他最年轻的进士。
      彼时,丁谓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娃娃。
      之前他和丁谓站在同一阵营,只有一个原因。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如今,寇准已远离朝政,且看太后的意思,应该不会起复寇准。
      如此一来,两人便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尽管还没有到分道扬镳的地步,但两人现在也是渐行渐远。
      不仅如此,如果有机会的话,冯拯也不介意坑丁谓一把。
      毕竟,没有了寇准这个潜在大敌,剩下的对手便只有丁谓一人。
      虽然不知道丁谓接下来的谋划,但有一点冯拯很清楚,只要打乱了丁谓的部署,不论是什么谋划,都将无法成行。
      这一点,冯拯是从已故的开国宰相赵普身上学到的。
      冯拯的父亲曾在赵普府中做事,是赵普的下属,冯拯年轻时也是才华横溢之辈,赵普对他很是欣赏。
      在他仕官初期,赵普对他多有提拔。
      虽然后来因为赵普和卢多逊党争的关系,受到了些许影响,但万事有得必有失。
      如果没有赵普的赏识,冯拯也没有那时的成就。
      江、淮地区乃是茶叶的主产区,李学士历任淮南转运副使,江东转运副使,三司度支判官,既善于财事,又亲历事务。
      故此,臣推荐李学士为三司使,主管更易茶法之事。
      宋初,最早实施榷茶的有五州,分别是蕲州(今湖北蕲春县)、黄州(今湖北黄冈)、舒州(今安徽潜山)、庐州(今安徽合肥)、寿州(今安徽寿县)。
      这五州一共设立了十四个场,是江淮地区的主要产茶区。
      而转运使又掌管一路财赋大权,李谘在江淮地区任职时,不可能不了解茶务。
      因此,冯拯推荐他的理由也很恰当。
      听到这话,丁谓表面上无喜无悲,心中却暗藏怒意。
      老而不死是为贼!
  &nbs

第五十三章 官家,你变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