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6章 百官劝谏,盐商搞事情[2/2页]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昆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着递出一个密封的小盒子,在崇祯的示意下拆开后取出了一封信笺,双手呈给了崇祯。
  “崇祯元年四月十六日寅时,大运河邗沟与淮河交汇处,两支船队越十八艘货船相撞,沉船致使河道堵塞!
  四月十六日酉时,江南运河离镇江十余里处,数船发生碰撞沉没,整个河道堵塞,二十余名船工丧命!”
  看着密信,崇祯有些懵,锦衣卫怎么会将这事传到这边来?
  在这种古老航行条件下,沉几条船不是很正常的嘛?
  哪年要是没沉几条,那才叫不正常。
  “拿地图来!”
  片刻后,崔明将地图铺在了地上,按照密信内容,在地图上标注了出来。
  “镇江、扬州、邗沟、淮河?”
  袁可立看完密信,又看着地图上标注出来的位置,脸色也是有些疑惑。
  “扬州有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不对,水运交通最大的枢纽……最大的海盐的集散中心!”
  “盐?”
  “盐?”
  崇祯和袁可立同时惊呼一声,同时将目光盯上了地图,袁可立又提笔在地图上圈了两个地方。
  “陛下,臣似乎明白了!”
  袁可立的脸色凝重,指着地图道:“陛下,臣刚刚圈的这两处是两淮盐场的十九处盐场,
  两淮盐场是大明最大的盐场,素有‘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的说法,
  每年产盐占据了大明各盐司引额的四分之一,每年常有千艘船往来。”
  “而扬州处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南临大江,北接黄淮,从这里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
  因为便利,自宋开始设搬运仓,专门搬运海州、涟水所产之盐,大明南部的盐几乎都从这里出去。”
  “而江南运河与长江相连,又是运输最繁忙的航道,邗沟与淮水和长江相连,淮水又连接通济渠,
  两处沉船将整个南上北下的水运就堵死了,两淮盐场盐无法通过江南运河进入长江,然后分到全国各处,
  扬州的盐无法通过淮水北上,如此以来,南北不能相通,货运不及时会造成很大问题的。”
  崇祯这会儿也明白了问题所在,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
  盐乃百味之首,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没有盐,会引发各种身体症状。
  水运不通,会造成多少百姓缺盐,又会引发多大的后果?
  这就是对陕西两府售卖耕地诏书的无声抗议!
  他可以肯定,两处沉船一定是盐商或者富商士绅故意为之。
  即便朝廷派人去查,人家也只会说是天黑没看清,船老大老死了,那就是死无对证。
  盐商也会说,不是我们不运盐出去,而是没条件运!
  河道宽度、深度就在那里,数膄沉船,打捞的不及时,河中淤泥、枯枝败叶渔网等等缠住后,搞不好就造成河水漫堤。
  可只要出钱,两岸有的是百姓会来打捞。
  但既然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你今天白天打捞了,明晚再沉船一次。
  上一次运送粮食,下一次就运送石料、矿石等等,打捞难度一次比一次大。
  袁可立盯着地图,脸色越来越凝重,看的崇祯都有些心惊。
  他可从来没有见袁可立是这个表情的。
  “陛下,恐怕问题比我们想的还要严重,而且不单单是盐的问题!”

第256章 百官劝谏,盐商搞事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