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证自己的学识和才华。
  对于林川的建议,有人响应,有人质疑。吴道玄接受了挑战,陈长文也不甘示弱地答应了。
  林川进一步激励其他人,问他们是否愿意让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在这偏远的地方被埋没。
  面对这个号召,众人心中开始动摇,似乎看到了改变现状的机会。
  关于那四名不在场的人物,系统说明了他们的身份背景:钟士季和钟稚叔是作为钟元常的儿子加入的,而郭泰业原本设定为贾诩的儿子,但为了剧情需要,现在改为贾诩的弟弟。
  林川解决了当前的事务,得知文鸢回报说荀公达在荀禹的推荐下已经前往阳翟,这让他放下了心。
  接下来就是静候下一届科举了。
  这时,司德操邀请林川留下来喝茶,林川欣然答应。
  两人坐定后,司德操观察着林川,轻声赞叹他的不凡气质,认为他必定是一位贵人。
  林川心中惊讶,没想到对方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身份。
  “先生过奖了。”林川回应道,想要掩饰内心的波澜。
  司德操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虽有贵相,但未来路上恐怕多有坎坷,望你多多保重。”
  林川不解地问:“先生此言何意?”
  司德操不再解释,简单地倒了一壶清水,暗示会谈结束。
  然而,林川不愿轻易放弃这位贤才,试着劝说司德操出山相助。但司德操坚持自己是隐居之人,不愿卷入世事,并礼貌地拒绝了林川的好意。
  林川见状,知道强留无益,便起身准备离开。尽管他渴望得到司德操的帮助,但也明白不能违背对方意愿的道理。
  “告辞了。”林川说道。
  “慢走,不送。”司德操回答。
  贾诩在一旁感到疑惑,询问林川为何如此轻易放过司德操这样的人才。
  “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不明智的表现。”林川解释说,“我看得出司德操的心并不在世俗权力之上。”
  贾诩仍觉得惋惜,毕竟林川一向重视人才。
  “谁说放过了?”林川微微一笑,“既然他喜欢教学,那就让他为我们培养人才吧。”
  “公子,您是打算……”
  “正是,回国后我将命烛戊之在此地创办学院,吸引那些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前来学习。同时,司德操也得给我好好交接工作。”
  “高明!真是高明!”
  至于拜访荀家,则不再必要。林川已经下达命令,在此地建立颖川学院,而荀家作为当地的大族,且荀禹在我麾下任职,自是无须担忧。
  说到荀禹,就不得不提到长安的建设。他巧妙地组织了二十四万人,分成三班轮流工作:
  白天九万人建造城池,夜晚另九万人接替,剩下六万人负责开垦农田和后勤保障,以此减轻财政负担。
  尽管有些人起初不满,但在冯亭等人的管理下,很快就被整治得井井有条。
  张择对林川将其调离成皋心怀感激,否则他可能会在那里度过余生。

第123章 自是无须担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