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刺目的白光毫无预兆地闪过,李长风只觉眼前骤然一亮,紧接着意识便如坠深渊,陷入一片混沌之中。在这片混沌里,周围的景物仿佛被扭曲的时空拉扯,时而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而又远在天边,模糊难辨。声音也仿佛失去了正常的传播规律,时而震耳欲聋,如同雷霆在耳边炸响,时而又细若蚊蝇,几乎不可听闻。与此同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不再受自己控制,一会儿沉重得如同背负千钧巨石,每挪动一寸都艰难无比,一会儿又轻盈得好似一片羽毛,飘飘忽忽,没有着力点。
就在李长风被这诡异的状态折磨得几近崩溃之时,他猛地打了一个哆嗦,刹那间,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他缓缓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身处一座道观之中。
在那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青峰山巅,坐落着这座古朴而宁静的道观——清风观。道观历经岁月的洗礼,红墙青瓦间透着一股庄严与神秘。观中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仿若隔绝尘世的桃源。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影,微风轻拂,带着山林间独有的清新与草木香气,在道观的每一处角落流淌。
他下意识地低头打量自己,只见身上身着一袭月白色道袍,布料轻柔,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好似山间流淌的清泉。束发于顶,头戴的道冠样式古朴,那淡淡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腰系黑色丝绦,更添几分沉稳。脚下蹬着一双黑色布履,与这道观的古朴氛围相得益彰。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是道观里的玄清。自幼便被师傅慧明道长收留于这道观之中,每日跟随师傅研习道经,修炼道法。他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庞,指尖触碰到的是如刀刻般分明的轮廓,剑眉星目,面容清俊,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出尘气质。当他迈开步子,行走在这道观的石板路上,微风拂过道袍的下摆,更显飘逸之态,仿佛与这青峰山巅的清风、道观的宁静融为一体。
玄清对道家的修行极为刻苦,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在观前的空地上习练剑术,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剑花闪烁如星辰。晨曦洒落在他身上,映出道袍上的暗纹,仿若仙人临世。习剑完毕,他便会静坐在道观的偏殿,诵读《道德经》《南华经》等经典,沉浸于道家深邃的思想世界中。
玄清虽身处道观,却对尘世有着诸多好奇。时常听闻下山采买的师兄们谈及山下世间的繁华与复杂,那些奇闻轶事在他心中种下了渴望探寻的种子。他心中有个疑问,道家教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可世间却多有不公与乱象,若自己踏入尘世,该如何以所学之道去应对?
这日,清风观来了一位神色匆匆的中年男子。此人衣着华丽,却眉头紧锁,满脸焦虑。他径直走向道观的正殿,向慧明道长行了大礼,诉说自己的困境。男子名叫林福,是山下青岩镇的富商。近日,他家宅中发生了一系列离奇之事,先是家中常有怪异声响传出,似有人在暗中窥探;接着,家中财物莫名失踪,却毫无盗贼入室的痕迹;更为诡异的是,家中的下人接连出现精神恍惚、胡言乱语的症状,仿佛被什么东西附身。林福遍寻郎中诊治,皆无效果,无奈之下,听闻清风观道法高深,特来求助。
慧明道长沉吟片刻,看了看一旁的玄清,说道:“玄清,你虽修行时日尚浅,但道心坚定,此次便随林施主下山,去探寻这怪异之事的缘由,以历练自身。”玄清听闻,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踏入尘世,施展所学;紧张的是自己能否解开这重重谜团,不负师傅所托。
玄清随着林福下了山,来到青岩镇。这青岩镇颇为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如织。玄清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中充满了新奇。然而,林福无心欣赏这市井繁华,一路脚步匆匆,带着玄清来到自家府邸。
林府大门紧闭,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玄清踏入府中,便觉一股阴寒之气扑面而来。他眉头微皱,从怀中取出一块八卦玉佩,玉佩微微颤动,发出淡淡的光芒。玄清顺着玉佩指引的方向,在府中四处探寻。他发现,这股阴寒之气主要集中在府邸的后院。
后院中,有一座荒废已久的楼阁。楼阁门窗紧闭,周围杂草丛生,显得格外阴森。玄清正要走近楼阁,突然听到楼阁中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哭声凄惨,令人毛骨悚然。林福在一旁吓得脸色苍白,紧紧拉住玄清的衣袖,说道:“道长,这就是那最怪异的地方,每次一靠近,就有这哭声传出,下人都不敢靠近。”
玄清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轻声安慰林福道:“林施主莫怕,有贫道在此,定保府中安宁。”说罢,他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缓缓走向楼阁。当他靠近楼阁的大门时,一股强大的阻力扑面而来,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阻止他进入。玄清加大法力,桃木剑上光芒大盛,猛地推开了楼阁的大门。
门内一片黑暗,弥漫着一股腐臭之气。玄清从怀中掏出火折子,点燃了墙壁上的油灯。在
第125章 长风变玄清 初涉尘世入谜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