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022年11月18日[1/2页]

某小勺的平凡生活 乙小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22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廿五):星期五;阴转小雨;风力12级;日出日落16:56
      六点多被闹钟叫醒,痛苦地从睡梦中挣扎出来。
      昨晚临睡前把闹钟调到六点半。
      感觉自己这规律实在是太规律了!
      ——如此地没有规律。
      从梦里醒来的感觉,像掉进沥青坑里往出爬,很费人。
      刷手机刷到七点多。
      房东在群里发了社区通知:
      本村发现阳性确诊,不拉不拉不拉……
      群里很镇定,没人吭声。
      勺有点慌。
      发了信息问房东:还能出门吗?
      答曰:等村里通知。
      赶紧爬起来刷牙洗脸,准备去超市看看能不能先买点菜囤着。
      先在拼夕夕买菜下单,之后出门。
      村里的气氛一如既往。
      大家淡定如常。
      村中心的街道上,上班的、买早点的、溜达的行人,有超市门口停着进货回来的车,店老板正在卸货。
      和往常一样祥和。
      自从住进来,勺很少这个时间点出门。
      看着这景象,勺差点以为自己收到的通知是幻觉。
      先去菜鸟取快递。
      路过村委的时候,虽然村委还没正式上班,但门口有人,赶紧上前问了几句。
      对方摇头:现在不让(全部都)封!只封发现区域。
      好极了!
      勺松了口气。
      几年下来,虽然已经淡定了,但摊到自己头上免不了还是惶恐。
      尤其租屋小,囤不了什么东西。
      现在菜只有小半拉大白菜菜芯,够干什么的?
      主食倒是不怕,还能坚持一周左右,前阵子疯狂囤熟食肉制品,短期内也不怕。
      就是这个菜,不太好囤积。
      现在听说不封,瞬间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虽然也有不方便之处,比如进出就不如原来那么随意。
      村里超市的菜价肯定会有小幅度上升。
      开始要带社区出入证,不然出去进不来。
      其他的,继续做检测。
      不过这一点对勺来说没什么区别,勺本就是天天做核酸。
      心里踏实了,路过超市买了点菜,回租屋。
      房东在群里又发信息,问是否去过某某地方,群答:无。
      满意。
      勺也满意。
      现在这应对手法越来越人性化。
      建议居家办公,减少流动什么的,但不强制。
      谢天谢地。
      就是勺的拼夕夕买菜估计够呛,没有出入证进不来吧?
      谁知道呢!
      不过现在情况没啥大变化,倒是不那么着急了。
      贵了大不了少吃点。
      权当减肥了!
      *
      昨晚和前同事语音电话。
      同事疯狂吐槽,又说起她们家房子的归属问题。
      这次有新变化,因为被告了!
      成了被告人。
      先是自己是被告人,后来丈夫成了被告人。
      勺表示目瞪口呆。
      这房子是同事公婆单位福利房。
      当初房改貌似公婆手头不便暂时拿不出这笔钱?
      或者不愿意花钱?
      原因不详。
      总之最后是同事老公出资购买。
      公婆三个孩子,据同事说那俩在出资的时候都没吱声,同事说起还有点忿忿。
      那会儿买房可是白菜价。
      一是福利房半卖半送,二是房价还不像后来飞涨。
      房子两套。
      一套一居,一套两居。
      前些年一居的产权过到同事名下。
      现在老一辈死了几年,纠葛出来了。
      同事丈夫作为老小,被自己的兄姐直接告到法院。
      哦不对!是同事被丈夫兄姐告到法院,被法院驳回。
      现在换成告同事丈夫了。
      听同事说那俩的意思是:这房子是老人的,一居室应该收回来,三人平分,至于二居室兄姐平分。
      勺后来分析:估计这是认为同事一家子蹭着老人房子住了多年又蹭老人好处,没收房租就不错了!
      当然,大伯子和大姑子的说法也让同事觉得不可思议:
      老人跟我们住,平时都是我们照看,遇上住院看病大都是我们跑上跑下带看护,而且出资买房的时候谁都不吭声!
      小一居产权现在可是我的!两居室你俩平分就得了。我都退了一步了,你还想把一居收回去?没门儿!
      记得同事当年的说法是:
      一居室是老某家孙子应得,两居室兄弟姊妹仨分(同事认为:老大没生,老二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只有她给老某家生了个顶门立户的,这房子是他们家应得的,现在同意给你们分就不错了)。
      而现在同事的态度是:
      一居是我(儿子)的,两居你们兄弟姊妹仨分!
      有本事你们就告去吧!
      你们不是有钱吗?不是请了律师吗?告吧!爱告不告!
      这房子其实勺都知道纠葛小十年了。
      貌似同事比较占理。当然,内里如何勺也不知道,这都是同事说的。
      不过大致的主要部分是错不了,比如买房钱是同事老公掏的,照顾老人这个也是。
      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是,这一大家平时看上去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的,现在为了房子直接法院,连调解都不接受也是让人有点意外。
      按同事的说法是,法院都觉得程序不对,不然也不会驳回原告,这俩转而告自己的亲弟弟。
      邻里邻居还有亲戚,也是说那两兄姊不对——这是同事说的,不过以勺对她的了解,她应该说的是真的。
      这同事毛病是不少,但有些地方做得确实可圈可点——比如照顾老人方面。
      和同事一个办公室小二十年,听她平时聊天说起,感觉这家子挺和睦,有点小矛盾小摩擦是有的,但总体挺好。
      现在为了两套房子打成这样,也是让人感叹。
      人啊!一旦涉及到利益这东西,真的是难说。
      同事觉得委屈:老人我们照顾了,出资购房也是我们,你们一个个的都挺有钱就她和丈夫无钱,怎么就盯上他们较劲儿。
  &nbs

2022年11月18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