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3章 深藏功与名[1/2页]

如何靠种田成为首富 偏偏是个胖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为工坊的技术股东,姜云十分尽职地安抚道:“放心,肯定还收的,只要你们能摘的来,有多少收多少!”
      其实这些话上门收山菌的人没少说,但是架不住有心人捣乱啊!
      见众人并没有被安抚到,姜云有些奇怪,于是细细问了起来,这才知道,原来像姜东那样自己带着人四处收山菌去码头上卖的不在少数。
      有不少年轻人心思灵活,见姜杨这生意越做越火热,也拉上几个人开始跑码头。
      不愿意给他们收,那便比姜杨给的多一文收。除了自家亲近的,总还有些想多要那一文的。
      品相不如姜杨,那也不碍事。他们拿到码头上,卖的比姜杨便宜些就是。
      不同的价位,不同的品质。
      有看中品质的,自然有贪图便宜的,反正是往外卖,物依稀为贵,能卖出去就能赚。
      倒也有几伙干的不错的。
      得了利,心便骚动了起来。
      首先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收到更多的山菌?
      因此,自从姜云的木耳种成了,便有人开始散步谣言说——岭口村都种了香菇和木耳以后就不会再收他们的山菌了。
      虽然收货队的人每每上门都会出言安抚,但是也架不住他们同村的天天游说,还是有一部分人怕以后被姜杨抛下,早早地投奔了同村收货的人。
      剩下那些虽然还没有倒戈,但到底是心中不安。
      弄清了事情原委,姜云摇摇头,“你们知道姜杨他家为什么要把种香菇的法子教给村里人吗?”
      “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有更多的干货卖啊!我可听说姜杨,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姜四郎,他跟那码头上好几个管事关系都很好,可不仅卖干香菇、木耳和其他杂菌。”
      姜云一脸神秘道:“那闽州的大家族金家你们知道吧?”
      山里来的几人大多迷茫,但是住在镇上的还是对金家有所耳闻,于是点点头。
      姜云继续道:“那金家的管事可是和他定了长期收笋干的契约,连带着每年的香菇和木耳都定了不少呢!
      别说我们全村都种香菇木耳了,就这些还不够那金家定的量,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管事了。”
      听说收笋干,在场的有人便道:“是了,他们也在我们村里收了不少鲜笋。可惜我们做的笋干不过关,不然我们还能多挣一笔做笋干的钱。”
      老者叹气道:“难怪,我们村离岭口村远,附近的竹林又少,根本没听说这事。”
      这么一来,姜云所说倒是多了几分可信……但是鉴于先前姜云吹的牛,众人还是有些犯嘀咕。
      姜云还在极力安抚道:“要我说啊,你们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我四……我是说,姜杨早放出话来了,只要品质过关的,有多少收多少。”
      众人沉吟片刻,有人扭头看向一旁文静乖巧的姜苗,“小娘子,那姜杨真这么说过?”
      俨然对姜云的话不是很相信。
      明明说的都是实话的姜云:……
      被突然问话的姜苗呆呆地点点头。
      众人心下稍安,也有人疑惑道:“你家和姜四郎关系很近吗?”
      姜云打着哈哈道:“我们村就俩姓,姓姜的大多沾亲带故的。”
      一听这话众人心思一动,又问起种香菇的事。
      “种香菇难吗?你能不能帮我们给姜四郎说说,也教我们种香菇?”
      一旁的姜苗心道:……会种香菇的正主就在你们面前呢。

第113章 深藏功与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