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七章 西南援辽[1/2页]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轰——”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伴随着一声轰鸣声,贵南山区之中的一座坚城被打下,数以万计的明军涌入城中,一脚踹掉了叛军的旗帜,插上了大明旌旗的同时,宣告了城池的易主。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攻陷这座城池的是以孙传庭、洪承畴等五部兵马组成的平叛军。
      这是叛军固守贵南的青岩城,这座城的拿下,也就代表叛军的流窜范围缩小到了千里之地。
      “米不算多、都是陈米,看来叛军已经难以为继了。”
      青岩城粮库中,孙传庭搓了搓手里的陈米,对身边的洪承畴、吴阿衡、杨文岳、曹文诏分别解释。
      洪承畴闻言上前一步,看了一眼陈米后便道:
      “只可惜万岁和殿下的调令已经到了,不然仅凭吾等五部兵马,最多明年夏季就能扫平叛军。”
      洪承畴的一席话说出,其他四人也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拿下青岩城,我们的死伤也不少,眼下理应先回奏死伤,随后等待安顺的木布政使领兵来换防,之后大军才能前往援辽。”
      杨文岳开口,说出了眼下大军的事实。
      在接连拿下水西城、织金关、安顺州、永宁州、青岩城等地后,五部十一万三千兵马死伤了两万多。
      眼下五部兵马只有九万三千多人了,而秦良玉和孙应元、马祥麟等三部兵马也死伤不轻。
      “三日前,朱总督和王三善、秦老夫人合兵一处,拿下了都匀府,叛军首脑安邦彦、宋万化逃往丹行司、六洞司。”
      “听闻他们也死伤不浅。”吴阿衡皱眉开口,但紧接着曹文诏便否认道:
      “倒也没有那么严重,朱总督他们合兵之后有兵马四万五千余人,折损五千拿下了都匀府。”
      “南边的孙总兵和马总兵二人也拿下了独山州,折损不过千余人。”
      “锦衣卫来报的消息,叛军眼下的兵力已经不足六万。”
      曹文诏毕竟是朱由检的嫡系,五部兵马里,有消息也是他最先知道,因此他的解释给了众人一个可以更好分析的局面。
      孙传庭将手里的陈米撒回米袋中,拍了拍手上的米灰后才开口道:
      “这么说、即便撤出了我等八部兵马,朱总督手中还有近九万正兵。”
      “这么看来、估计明年末便能将叛军镇压了。”
      “朝廷的奖赏应该会在吾等进入北直隶才敕封。”洪承畴眯了眯眼睛,嘴角勾出一抹笑意,显然对朝廷的赏功十分在意。
      其他几人见他这么模样也没有说什么,毕竟洪承畴在纸面上的功绩比他们好看太多。
      五部之中,洪承畴一部几乎没有俘虏过叛军,这其中猫腻大家都知道。
      奢安之乱平定到如今,洪承畴所部便累计了两万多斩首,而相比较他,打的更多的孙传庭所部,也不过只有一万六千多斩首。
      至于其他三部就更少了,因此如果西南论功,必然是朱燮元首功,洪承畴次之,其次则是孙传庭,最后才一个个排下来。
      就眼下诸部的兵力,以及他们的战功,足以连跳四级、乃至五级都不奇怪。
      更重要的是,眼下的他们在抵达北直隶被犒赏提拔后,还需要赶赴辽东。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奢安之乱只是小打小闹,即将开始的辽东之战才是大明积蓄了三年国力的一战。
      如果他们在辽东之战也打出出色的战绩,那么走入六部五寺、乃至一省巡抚、总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众人都不是傻子,知道齐王之所以这么频繁的调动他们前往战场,第一是因为辽东确实需要精通山地作战的将领和兵马,第二就是关于辽东之战结束后的京官问题了。
      齐王朱由检与文臣不和,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如果有能调换京官的人,他们都相信朱由检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人换上那个位置。
      不过这个位置也不会太多,因为眼下他们几人都太过年轻,以大明的传统来看,基本上是不可能担任尚书、也不可能入阁的。
      这么一来、他们的位置应该就是左右侍郎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心中在估量自己的对手,不管他怎么估量,都认为他的对手是孙传庭。
      孙传庭眼下兵马虽有损伤,但依旧有三万左右,而他洪承畴只剩下两万六了。
      就兵马来看,自己远不如他,唯一能胜过的便是功绩。
      但问题是,洪承畴他自己的功绩和斩首数为什么这个高,实际上他比谁都知道。
      杀俘……
      “诸位准备筹集粮草吧,虽说这次大军是沿长江而下,随后走运河北上,但出贵道路所需要的粮秣还是需要自己提供的。”
      正当洪承畴在衡量的时候,孙传庭忽的开口,并说道:
      “吾手中还有二十六万两未用尽的白银,若是诸位同僚有谁粮草不足,钱粮不足,可以找吾支借。”
      “呵呵、殿下给的银子多,眼下还没有用完呢。”杨文岳和吴阿衡爽朗一笑,而孙传庭也苦笑道:
      “这也倒是……”
      一起联手作战一年多的时间,几人不敢说感情很好,但在很多事情上有默契是绝对的。
      加上朱由检给的银子确实多,因此诸部没有花完是正常的。
      笑过之后,五人便相继告辞,返回各自的营房休息去了。
      青岩城打了整整十天,所有人都一直顶着紧绷的精神。
      现在好不容易可以放松,自然是都赶着去休息去了。
      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人也各自作揖告辞,反倒是最后离去的曹文诏走出了粮库,并见到了自家弟弟曹文耀。
      曹文耀亲眼看着四名文臣走出来,自然看到了他们各自的表情,因此对曹文诏道:
      “大哥,我看那洪兵备好像有心事啊……”
      “除了谋官,还能有什么心事。”曹文诏一边脱甲,一边解释,末了又道:
      “谋官才好,有这心思,才能为殿下所用。”
      曹文耀帮自家大哥脱甲,顺带也道:
      “听闻殿下在河南破贼,如果咱们出发早,走得快,说不定能在河南和殿下碰面。”
      “或许吧……”曹文诏摇了摇头。
      ——————
      “唐王朱硕熿,携唐王府一系,欢庆齐王位临!”
      “唏律律……”
      时至二十四,朱由检迎来了他十三岁的生日,并在各地兵马调动的同时,在生日这一天抵达了南阳府。
      在风雪正大的时候,朱由检一行人进入了南阳府的府治南阳县,并百骑站在了唐王府门口,得到了唐藩全藩的欢迎。
      骑在马背上的朱由检翻身下马,扫了一眼眼前的唐藩众人。
      不得不说、唐藩的寿命,或许是诸藩之中最正常的,也因此,现任老唐王的如果按辈分来说,等于燕藩的“厚”字辈。
      同样字辈的正德和嘉靖都早就成为尘土了,老唐王朱硕熿倒是活得还挺精神。
      身着亲王常服,即便是六旬年纪,也不难看出其身子骨的健朗。
      在其身后,是五六位年纪自四十多至三十多的郡王,之下是十几位年纪多为十几岁的郡王世子、
      世子身边有郡主、县主,以及百来人出三服的宗藩。
      由此不难看出,唐藩的人丁并不兴盛,并且由于唐藩亲王的身体健朗,大多嫡子都活不到世袭就去世。
      就眼下来说,唐王世子也并非嫡出,而是庶出的朱器墭……
      朱由检扫了一眼年纪最大,却脸色十分苍白的一名郡王,随后对朱硕熿回礼后便道:
      “这位就是唐王世子吧?”
      “额……正是。”听到朱由检提起朱器墭,朱硕熿面部有些不自然,随后侧过身子,用十分平澹的语气道:
      “墭儿、还不上来见过齐王殿下……”
      见父亲吩咐,一脸苍白的朱器墭脚步很慢的上前,慢慢的作揖,用虚弱的声音道:
      “唐王世子朱器墭,见过齐王殿下……”
      就字辈而言,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比朱由检字辈大,但他们都选择回避字辈来欢迎这位掌握兵权的齐王。
      朱器墭的虚弱,让人看在眼里,而朱由检也知道这是因为什么。
      或许很多人对朱器墭并不了解,但如果提起他的儿子,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恐怕很多人便会有印象。
      眼下是天启二年,而早在万历四十年的时候,老唐王朱硕熿就在嬖妾的枕边风中,开始憎嫌朱器墭父子。
      之后在万历四十二年嬖妾诞下小儿子后,又开始蛊惑老唐王朱硕熿,而朱硕熿也下了决心,暗中把朱器墭父子囚禁在王府的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
      当时的朱器墭三十六岁,朱聿键才十二岁,几个弟弟也年纪不大。
      幸亏朱器墭早年对王府的小官张书堂有恩惠,而张书堂也不忘恩情,私下偷偷帮忙送些糙米饭,这才抱住了朱器墭父子的性命。
      之后加上老唐王朱硕熿忘记了这件事,因此在囚房中,朱聿键父子苟活了八年。
      如果不是朱由检的到来,或许他们还要被关在囚房,直到八年后朱器墭气息奄奄,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在崇祯二年毒死才被放出。
      朱器墭被毒死,老唐王朱硕熿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世子,还想取消了朱聿键的世孙的地位。
      结果

第一百九十七章 西南援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