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9章 流放交趾[1/2页]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日后,朱瞻基做出决定,流放朱高煦去交趾。
      当然,这是官方说法,真实目的就是让他镇守交趾,给了他部分兵权。
      朱瞻基这么做,并不是基于叔侄情,亦或碍于李青情分,而是出于大局考虑。
      大明太大了,太祖创业,太宗更上层楼,这偌大的江山,让他分身乏术,根本没那么多精力面面俱到。
      他欲效法父亲,着重发展民生,让子民过上好日子,但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
      ——未来战略收缩是必然。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开疆拓土,又要繁荣昌盛,到头来只会两头都丢。
      朱瞻基是个明白人,与其将来交趾失去控制,还不如交给朱家自己人。
      即便他日交趾真离大明而去,那也无甚打紧,毕竟……肉烂在锅里。
      王府。
      朱瞻基亲自宣读旨意。
      汉王一家凄凄惨惨,不停地抹泪,在他们看来,流放交趾和杀了他们没多大区别,甚至还不如直接杀了他们。
      古人的乡土观念超级重,落叶归根是所有人的夙愿。
      而朱瞻基却让他们终生不得踏入大明一步,这对他们来说,比死还难受。
      他们宁愿流放广贵。
      朱高煦却不这么认为,他虽憨,却不傻,大侄子此举,无疑在逼他自立。
      他有些不敢置信,“你真让我去交趾?”
      “嗯,你犯下如此罪过,流放交趾已是便宜了你。”朱瞻基阴沉着脸,“去不去可由不得你。”
      这一次,朱高煦没有再回怼,目光炯炯的看着他,“你可想好了?!”
      “君无戏言!”朱瞻基淡淡道,“你收拾一下,限你三日出发,不然…休怪朕无情
      朱高煦沉默少顷,“不用三日,明儿我就走。”
      朱瞻基警告道:“记着,终身不得踏入大明一步,否则朕必杀之。”
      ……
      汉王流放的消息,在朝堂传开,群臣一下炸了锅。
      都是人精,他们太清楚这样做的后果。
      群臣一致反对,态度坚决。
      这次,他们倒没什么坏心思,只是单纯地为大明着想。
      事实上,大明的官员确实贪腐成风,甚至并不那么忠于皇帝,却十分忠于大明。
      除了家国情怀外,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吃的是大明的饭,真心不希望大明倒了。
      昔日朱棣靖难,他们心安理得地继续当官,且能继续当官,是因为朱棣是太祖亲子,大明还是大明,只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但朱高煦流放交趾就不一样了,若有朝一日,汉王后裔带着交趾大军卷土重来,那大明还是大明吗?
      尽管可能性小的可怜,尽管他们自己看不到那天,可他们不得不为子孙后代着想。
      虽说大明录取官员是靠着科举,但世袭风气依旧盛行,老子当大官儿,通常儿孙也能做个小官儿。
      “皇上以德报怨,其胸襟气度实令微臣钦佩之至,然,此举无疑放虎归山,祸患无穷啊!”杨士奇说话还比较客气。
      蹇义就稍显强硬了:“皇上三思,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皇上不应因皇室宗亲而网开一面。”
      都察院新晋左都御史,更是直接开喷:“皇上此举有违国法,大明律载有明文,凡有造反者,胁从不问,但首恶必办!
      今,皇上公然违背祖训,实乃大不孝!”
      “臣请皇上削去汉王爵位,立斩不赦,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请皇上将汉王明正典刑!”
      ……
      朝堂上乱哄哄的,群臣皆促请斩杀汉王。
      朱瞻基神色逐渐阴沉,但并未驳斥,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
      察觉到皇上的变化,渐渐地,朝堂的缓缓安静下来。
      朱瞻基这才开口:“汉王谋反查无实据,他既无发兵,又无攻城掠地,空有谋反之名,却无谋反之实,尔等这么急着让朕对血亲动刀是何道理?
      莫非……心中有鬼,以求杀人灭口?”
      百官瞬间变了脸色,“臣等冤枉!”
      “冤枉?”朱瞻基冷笑道:“朕

第49章 流放交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