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一纸诏令,搅动了天下风云。
无数的草莽英雄怀着各种心态,向着京城汇集。
不得不说,华夏的农民是最有韧性的一个群体。
但凡有一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都不会去造反。
因为造反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他们承受不起。
有家人的牵扯,他们是不会轻易走向那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如果哪个地方爆发了大乱,必定是有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太过贪婪。
朱由校正是知道了这一点,才想要开武举,以集天下英豪于一处。
当然,他可不是要把这些危险分子集中起来处理掉。
而是计划把他们收归己用
朱由校的一期目标是平定大明,
二期目标就是要开疆扩土。
这些都离不开有想法、有本事,敢想敢干的人才。
而此刻的朱由校看着手里的战报,心中已是豪情万丈。
战报上刘镇奏到,努尔哈赤带着不足万人的残部已经逃到了朝鲜境内。
朝鲜官军、边民见到建奴人马是望风而逃,
连头都不敢回,更别说什么去反抗了。
而也有些朝鲜国人脑子活络,逃到了大明境内避祸。
我军是否过境帮助朝鲜剿除奴匪。
以及如何安置朝鲜难民,请万岁定夺。
对于这个结果,朱由校还是比较满意的。
给老奴留了小万把人,不多不少正合适。
凭着光海君那没卵子的尿性和朝鲜军队的战斗力,
想要消灭努尔哈赤这股人马是痴心妄想。
而老奴凭借这点人手和他的奴役政策,想要称霸朝鲜半岛也是白日做梦。
消除边境隐患,这是大明迈出复兴步伐的前提条件。
大明如今,应该迈出走向强盛的第一步了。
而后朱由校相继召见了英国公张维贤、亲直军都指挥使骆思恭,
礼部侍郎黄立极和詹士李国晋。
他给张维贤下的任务是联合相关部门筹备武举的事情,骆思恭辅助。
朱由校特别交代,必须要做好应试武举人员的报名和接待工作。
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能力自己安排住宿的外来人员,要予以帮助。
正好五军都督府的营房都闲置了,
派人打扫整理一下,安置通过初步筛选后的人员。
听了皇上的吩咐,骆思恭还没有太大的感触。
他从朱由校登基以前就每天忙个不停,
所以对多了一样差事,并没有过多的感触。
可张维贤却激动的嘴唇都颤抖了。
他这一个月来过的是焦躁不安,提心吊胆。
自从那次京营大教场的事情过后,
这皇上就像把自己这个国公忘了似的,再也没有搭理过。
各地卫所、都司衙门的资料汇总都整理个差不多了,
他还正在犹豫要不要主动的去求见陛下。
这下可好,陛下把这么个露脸的差事交给了自己。
看来陛下并不是那卸磨杀驴、无情无义的君王。
“陛下,老臣遵旨,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看着张维贤激动的模样,朱由校似有所想。
“老国公,如今正是严冬,天冷路难行。
老爱卿如此年迈,朕是不舍得让你出京四处操劳。
因此就把整顿卫所的计划压到了明年春天开始。
再者,卫所的这次整顿,可以说是要打破从组,裁旧立新。
因此需要大量的骨干人
第212章 迈出第一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