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东北大娘性格是真够豪爽的,真信了自己的理由。
      这就操蛋了。
      但事到关头,他也不能说自己不是去山区吧。
      周洲只能笑着道谢。
      倒过来想想,自己其实说的也不错,自己准备这些不就是去扶贫吗。
      只不过是到几十年前去扶贫罢了。
      即使是卖,周洲也是倒贴钱。
      看见两个人开始搬东西,车上没有在下来人,
      嗨,这是就来了两个人,自己可是要了几十头猪呢。
      行吧,闲着也是闲着,
      周洲直接上手帮忙往仓库搬。
      老板娘有着东北人的自来熟,一边往仓库搬着猪肉一边和周洲聊着天。
      “我们啊,也是有心无力,现在赚的这一点也只能够养家糊口,多的帮不了,
      我们就商量了下准备了一头猪。”
      “就当是尽一点点心意。”
      “小兄弟,骨头我都给你剃了出来,排骨也给你单独装了,猪头是整个,其他的都是十斤一块。”
      “一开始我还好奇你为什么要切十斤一块,后来听小王说你这是打算支援山区,瞬间就懂了,原来你这是为了到那边后好分。”
      周洲还能说什么,“我不去,只是帮人点忙,那我先替老板谢谢您了,
      老板娘您是东北人。”
      这老两口性格是真不错,老板娘负责说,老板就一直笑呵呵负责在搬东西。
      看两人这举止,能看出来这老两口感情不错。
      老板娘手里动作也不停:“吉林长春那旮瘩。”
      “那您怎么来这边了?”
      周洲确实有点好奇。
      现在东北姑娘嫁过来的确实不少,但老一辈嫁过来的可是真的不多。
      老板娘站起来擦了把汗,笑着说道。
      “我妈小时候大旱,逃荒出来最后走到了这儿,后来就在这扎了根。”
      说到大旱,那周洲可就来了兴趣。
      “那您是在这长大的?听口音不太像。”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倒是一家子都回去了,谁知道缘分那么奇妙,兜兜转转我又嫁回来。”
      “当年在外面打工就遇到了我们家这口子,而且我们小时候还真在一起玩过。”
      “大兄弟,你说巧不巧。”
      周洲就看见老板呵呵呵在一边笑。
      你的不说这还真是缘分。
      “那您知道大旱最严重是什么时候吗?”
      这才是周洲关心的问题。
      “我这个年纪,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知道的一些也只是在爸妈口里听过,其实我们东北那时候算是轻的,
      第一年最严重的地区是渭河、黄河下游以南,华南大部分地方。”
      “到了第二年第三年贵州、四川,广东,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和北部、甘南,内蒙、山陕、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
      “最后一年要说最严重的,也就是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
      “大家都说三年大旱,三年大旱,其实真的不止三年,最少有四年之久。
      “听我老娘说,大旱那几年大家都不出门,尽量减少活动,有的饿死在家里好几天才被街坊邻居发现。”
      “虽然我们那个年代也吃不好吃不饱,但最起码没有饿死人的时候。”
      “以前是城里人好过,大旱后也一样不好过,黑市里别说白米白面了,麦麸和混合面都卖出天价,这还不算,花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麦麸,就是麦皮,小麦加工面粉后的下脚料,
      相比上面的几种食物,麦麸算上优质的食物了,当时磨面用的是石磨,麦麸的剩余量较大,并且很粗,麦麸的吃法是做饼或熬粥。
     

第四十四章扫货中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