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3章 武人就要有武人的方式[1/2页]

回到明朝做皇二代 黛莱美用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历代的开国帝王为了以后的基业永存,都会想办法把前朝已经出现的问题给扼杀在萌芽之中。
      每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在推倒原先所有一切的基础上重建。前宋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虽然经济上是空前绝后的繁荣,但是在军事上却孱弱的让人无语。即使有几个武力卓著的将领,但也架不住整个朝堂上的重文抑武的主流风气,被文人贬低的啥也不是。
      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又担心会出现前宋赵氏兄弟那样的人物,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在分封诸王的同时,又将大都督府改为了五军都督府,与原先的兵部并立,共同调配大明的军事力量。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统兵权,和调兵权相互分离的一个局面,简单点就是武勋们进驻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是一线作战部队;文人们把持着兵部,负责新兵训练,调备军资兵员,妥妥的一个后勤部门。
      自北宋起,文武对立的局面就愈发的不可收拾,文人在有宋一朝成功把武人踩在了脚底。尝到了甜头的他们,现在又准备和武人们争权夺利,在英烈祠即将完工的时候,发生了争执。
      从朝堂上放出风声,要修建英烈祠,并立碑祭奠那些为大明流血牺牲的士兵们。那些家中有亲属为大明而战死的人家,都开始四处打听,询问供奉自家亲人需要一个什么章程。
      兵部的官员都闭口不言,说什么这是国之大事,祭祀的事都有礼部来负责,兵部的官员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摘了出去。
      礼部的官员们却借口大明没有过类似的礼仪,要从历史的故纸堆里去翻找。于是他们便四处借阅史书,时间上一拖再拖,迟迟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在匠人们拉着已经刻好的石碑,并在英烈祠前立好之后。那些想让亲属、家人魂魄享受国家气运的人家就再也坐不住了,文官们的彼此推脱,让这些人气恼不已,烂菜叶,臭鸡蛋丢了礼部大门前一地。
      胆子大的几户人家,仗着自家孩子的战功,抱着牌位直接堵了五军都督府的大门,寻求那些带他们孩子出去打仗的武勋,让他们这些朝堂里的粗鄙汉来帮忙做主。
      这下可让那些武勋们气炸了,原本他们就和文人们不对付,就怕他们会在这上面动手脚。现在祠堂那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朱元璋的几个大字也已经明昭昭的在祠堂前立起来了,文人这边竟然在寻找仪式这一块卡壳了。
      几个暴脾气的左右都督们不干了,纷纷扬言要自己来确定仪式。并通过常升告知了吴王朱雄??,想借他统领的钟山卫一用。在他们内部统一之后,就上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看到他们准备的仪式,也是一惊。这国朝大事,在他们的折子中,完全抛弃了以往繁琐的准备,根本就不向礼部准备的那样隆重,仿佛就是儿戏一样。
      于是,礼部就不干了,以往这些庆典,祭祀之类的活动都是他们一手操办呢,现在五军都督府那帮大老粗竟然不经过他们,就把事情敲定了。于是官司就打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nb

第 63章 武人就要有武人的方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