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诸葛亮闻言,淡淡一笑,左手捏住右手的袖子,用手向刘备做了一个“请讲”的姿势。
      “玄德公已经说出来了,亮岂敢笑话。玄德公不妨直言。”
      刘备垂首一笑,抬眸说道:
      “确实如先生所说,识人之才并非人人都有。”
      “我须能识人,方能任贤。而郡守也许会识人,才能选才用能。”
      “不知先生对于识人选才,有何高见?”
      诸葛亮听闻,略一垂眸,然后重新看向刘备:
      “亮不才,略有一些想法,可以说与玄德公听。”
      刘备立刻向前倾了倾身体。
      诸葛亮开口说道:
      “凡是人才,必有过人之处,从几个方面逐步考察,必然能否区分出庸人及贤才。”
      “遇到人才来投,玄德公先以是非问之,观其心志如何。”
      “若其是非分明,则可用。是非不明,则心志不正,不可用。”
      “再来,便可与其争辩,看他的应变。”
      “若是他淡定自如,机敏应变,则可用。”
      “但他若是辩不过你,便心浮气躁,那此人气量狭小,不可大用。”
      “接着,可以以难题问他,看其见识和计策。有才无才,一问便知。”
      “如果有人通过了以上三条,便可任用。”
      “任用之后,可观其在遇到窘迫难题后,能否能够勇挑大任,守信履诺。”
      “若是无虞,可以给其一些贪财的机会,观其是否廉洁。以及观其大醉后的酒品。”
      “若是以上都无问题,那此人,绝对可以担当大任。”
      一番话下来,刘备惊叹不已。
      从诸葛亮入门,到现在,不过一个时辰,已经频频让他惊艳。
      可此刻,能够把任贤用能之事,看得如此透彻,并总结成方法,娓娓道来,绝非一般人。
      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比苏哲还小一点,居然能够如此通透,谙熟世事,绝对是一等一的天才。
      难怪自己后来要三顾茅庐。
      难怪此人能帮自己夺得天下。
      难怪被称为千古贤相。
      世上大才,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通天晓地,博闻古今。
      这类人往往智慧超群,眼界宽广,如日出东方,一旦亮相,便露出令人赞叹的光芒。
      另一类谙熟人性,洞悉人心。
      这类人往往左右逢源,纵横捭阖,通透聪慧,如月华之莹润,与之相处,怡然自得,细雨清风。
      而诸葛亮,正如苏哲一般,既有高明见解,让人过目难忘,又有惊人的洞察,对人性把握入微。
      在两个方面都做到极致,便是云中之龙,让人一望之下,便知其有翱翔九天之潜能。
      刘备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立刻上前,对诸葛亮深深一拜。
      “先生见解之深,让我为之汗颜。请先生务必受我一拜。”
      诸葛亮见此微微动容。
      一方英雄,如此尊重于他,倒也让他有点无所适从。
      虽然自小聪慧,耳边多有赞誉之词,但诸葛亮却从未将那些寻常人的赞誉放在心上。
      如今在天下十三州已经声名渐起的玄德公,居然对他一拜再拜,就算是他诸葛亮,也有点不胜重宠。
      诸葛亮起身,将刘备再次扶起:
      “玄德公如此,便是折煞亮了。”
      刘

第145章 主公的后堂密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