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9章 连吃三碗米饭都刹不住车的下饭神器——酱焖鱼杂![1/2页]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馋嘴小猫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选择再次抽奖后。

 脑海中很快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恭喜宿主获得完美级酱焖类菜品——酱焖鱼杂!”

 哇哦!

 听到是这道菜,林旭脸上浮现出了惊喜的表情。

 跟水晶肘子一样,堪称下饭神器的酱焖鱼杂也非常适合在店里售卖,甚至比水晶肘子更适合。

 水晶肘子冰冰凉凉的适合下酒。

 下饭的话,效果略差。

 但酱焖鱼杂就不一样,这道菜可以说酒饭通杀,不管啤酒白酒亦或者面食米饭,都能将食客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回过神来,林旭忍不住揉了揉墩墩的大脑袋。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啊,知道要开门营业了,所以抽到的都是可以直接在店里上新卖钱的菜品。

 等会儿看看有没有鱼杂,有的话就做出来,中午让后厨几个部门的厨师长尝尝味道。

 要都觉得不错,那明天开始试营业的时候,就把这道酱焖鱼杂列上。

 现在店里后厨的人比较多,为了对顾客负责,上新的每一道菜都要经过所有厨师长的品尝,只有他们点头了,才能在店里试新。

 所谓的试新,就是在规定时间内,看顾客的购买率和回购率。

 要是购买量不大,顾客们尝过之后也没有回购的意向,那就从菜单上撤下来。

 想吃的老顾客可以找服务员单点,但新顾客就不推荐尝试了,免得对店面产生不好的印象。

 人的胃口是有限的,尽量让顾客们吃到那些一尝就上瘾的菜品,这样吃爽了,下次还会来光顾,甚至会带朋友家人来。

 这不就成店里的回头客了嘛。

 从员工进场到现在,林旭又是去拍电视节目又是陪家人吃烤乳猪烤全羊,店里的员工们却没这么清闲。

 这几天他们凑在一起,从凉菜到热菜再到汤品和甜品,把试营业期间的菜谱整了出来。

 窦雯静和公司一些负责市场调查的员工,也统计了燕京市同档次酒楼的饭菜价格。

 林记美食的定价标准是比同类酒楼的平均值高百分之二十。

 毕竟有名气在,菜谱上也几乎都是完美级菜品,所以价格定高点很正常。

 至于手擀面的价格,刚开始窦总是建议涨上去的,因为同级别的酒楼中,动辄都是68一碗的炸酱面、58一碗的捞面、甚至88一碗的秘制养生面等等。

 但被林旭给否决了。

 林记一直走的都是群众路线,刚开店那会儿之所以能火起来,就是靠顾客们口口相传带起来的。

 现在虽然装修成了大酒楼,也不能抛弃老顾客。

 而且之前的价位并不算低,只不过相对于同级别酒楼来说便宜了一些。

 最终,公司那边根据各种浇头的成本把价格调整了一下,但总体上依然维持着过去的价位。

 把墩墩放回到服务台上,林旭顺着楼梯来到二楼。

 厨房里,已经彻底熟悉了环境的厨师们正在忙着练习试营业期间的菜品,防止出现翻车的情况。

 “今天有鱼杂吗?”

 林旭看着车仔问了一句。

 现在店里高手众多,也不缺帮厨,所以便让车仔去了酒楼的采购部,负责每天的进货买菜。

 见老板问自己,车仔忙不迭的说道:

 “有有有,早上沉大叔来送菜的时候,特意给了我一兜子鱼杂,说是市场上一个卖鱼的小贩送的,想让咱进他们家的水产,我还没同意呢。”

 林旭一听,随即说道:

 “蔬菜葱姜之类的可以从市场上买,水产就不必了,回头有专门给咱送水产的人。”

 市场上只能买到常见的澹水鱼,但店里可是准备进海鱼的,所以还是干脆全都让老黄送货算了。

 至于市场上的小贩……

 林旭说道:

 “可以从市场上买鱼杂,这种鱼杂比冷冻的成品鱼杂质量好,你回头有时间去谈谈,要是供货能有保证的话,以后就从他那里进鱼杂了。”

 “好的老板。”

 袋子里的鱼杂有七八斤的样子,分量很多。

 林旭提着来到水池前,将鱼杂一股脑倒进了盆里,先小心的把鱼杂中的苦胆去掉,随即开始清洗。

 这鱼杂很新鲜,鱼籽鱼肝和鱼肥膘都是整块的,鱼泡也都鼓鼓的。

 翻了翻,里面甚至还有几团鱼肠和几片比较完整的鱼皮,这应该是有顾客不吃鱼皮,直接用杀鱼机剔下来的。

 先把鱼肠捞出来,这鱼的个头应该在十斤以上,因为鱼肠都快赶上鸡肠了。

 林旭拿着一把小剪刀,将鱼肠从头到尾捅开,再用洗肥肠的方式将鱼肠里里外外都清洗干净,顺便切成十厘米左右的小段。

 忙完这些,把浸泡的鱼杂捞出来,将大块的鱼籽鱼肥膘切一下。

 然后起锅烧水,将这些鱼杂放进锅里进行焯水。

 这会儿已经快中午了。

 正忙着,沉宝宝、沉国富、韩淑珍一家三口来到二楼,趁着周末来吃饭,顺便看看提的新车。

 “旭宝,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啊?”

 “酱焖鱼杂!”

 一听是这道菜,沉国富浑身一激灵。

 小时候他无数次听沉老太太说老家是东北的,就在江边,家人经常捕到比人还大的鱼,用自家腌制的大酱把鱼杂在地锅里一焖,给个肘子都不换。

 这是沉老太太小时候的经历。

 成年以后,她便跟着丈夫沉老爷子来到京城工作,先继生下两个孩子。

 本以为儿女双全,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没想到儿子国富出生没几年丈夫就因病去世,撒手人寰。

 当时有人劝她改嫁,有人劝她回老家。

 但沉老太太谁的话都没听,愣是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一个人将两个孩子拉扯大,并让他们都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老太太的选择是正确的。

 毕竟留在京城才能保住京城的户口,才能让孩子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才能开拓眼界。

 后来沉国富有钱了,曾带着沉老太太回老家,但多年未归,老家已经大变样,江里也没了比人还大的鱼。

 “唔……我吃过老爸做的,又腥又臭好难吃,还说是老家的味道……”

 一听是酱焖鱼杂,沉宝宝脑海中不自觉就想起了老爸曾经做过的黑暗料理。

 沉国富干笑两声:

 “我是按照你奶奶的做法做的,但谁能想到味道会差那么多呢……”

 这是不懂烹饪的人最苦恼的地方。

 明明每一步都是按照教程来的,然而做出来的菜品,不管味道还是卖相,都跟想象中差一大截。

 “今天尝尝我做的,保证没有腥味怪味,只有香味。”

 林旭的话让沉宝宝一阵兴奋。

 哇卡卡,我家旭宝终于要改变我对酱焖鱼杂的认知啦,好期待!

 而沉国富则有些懊恼的拍拍头:

 “早知道今天不开车了。”

 不开车的话,还可以就着鱼杂轻来轻去的喝两杯。

 但开着车,还是凑合着喝酸梅汤吧。

 林旭把鱼杂焯好水,看了看这会儿已经十一点多了,便架上炒锅准备制作这道酱焖鱼杂。

 而沉家三口也没多打扰,径自从厨房门口走开,到旁边的卡座上开始玩手机,准备等会儿大吃一顿。

 刚坐下来,穿着一身黄色碎花连衣裙的陈燕就踩着高跟鞋上楼了。

 “咦~天天穿这么高的跟儿,早早让你拄拐杖。”

 “谁让你腿那么长呢,我要有你这身高,我也天天穿平底鞋。”

 “燕宝呀,你要勇于接受自己是个小短腿的事实。”

 “我还要勇于揍你呢,臭悦悦,看打!”

 姐妹俩斗嘴的时候,厨房里的林旭则准备好了做酱焖鱼杂需要用到的配料。

 这是一道类似于农家菜的菜品,配料很简单,有葱姜蒜和干辣椒就行了,喜欢吃辣的话,还可以在出锅前切点二荆条和小米辣。

 这道菜的重点是东北的农家大酱,堪称灵魂,必不可少。

 当然了,要是没农家大酱,用干黄酱和黄豆酱也行,就是滋味上稍稍差一些。

 除了大酱之外,还要用到猪油和一点点五花肉。

 这样做出来的鱼杂才更香更美味。

 

第239章 连吃三碗米饭都刹不住车的下饭神器——酱焖鱼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