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4章 叫花鸡的滋味,猫和你都想了解!墩墩:穷到吃土[1/2页]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馋嘴小猫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605章 叫花鸡的滋味,猫和你都想了解!墩墩:穷到吃土?【求订阅】

 “这个简单,我也会!”

 见林旭在和泥,沈佳悦自告奋勇的过来帮忙。

 要说别的菜,或许真的帮不上忙,但叫花鸡这道菜,咱三岁就会了好不好。

 陈燕说道:

 “要是你会的话,那我也会,不就是玩泥巴嘛……”

 见闺女和外甥女挽起袖子,一副要下手的样子,韩淑珍忍不住说道:

 “你俩要闲得慌就带墩墩去附近的栈道走走,或者去帮着挖野菜,别在这添乱,多大的人了,还惦记着玩泥巴。”

 这么多人都在呢,也不注意点,不怕人家笑话吗?

 沈佳悦撅了撅嘴,将墩墩一把抱起来:

 “走儿子,妈咪带你去挖野菜。”

 墩墩一听,立马摇了摇尾巴。

 它对这里有些陌生,又感觉来过,正想走走看看呢。

 旁边的土地上,沈国富挖了个坑,架上木柴,大火烧着,等会儿这些木柴烧成木炭,就可以做叫花鸡了。

 他一边将木柴往坑里填,一边跟林旭聊叫花鸡。

 “小旭,我听说过去的叫花鸡根本没现在这么讲究,连鸡毛都不褪直接吃抹泥巴,真是这样吗?”

 林旭说道:

 “确实是这样,把鸡从脖子的地方拧一下,连血都不放,然后从鸡屁股的地方挖开,内脏全都掏出来,往里面塞一些食盐,在鸡毛上抹泥巴,要一直抹到毛根的位置,烤好了剥开,泥巴会把鸡毛带下来,一点不耽误吃……这是标准的叫花子做法,不过现在不提倡。”

 带着鸡毛一块儿烤,鸡毛中的腥臊味和杂质一点没糟践,全进鸡肉中了。

 过去要饭的没锅没灶,用这种方式凑合着吃偷来的鸡,但现在,基本上没人这么操作了。

 抛开卫生问题不谈,光里面鸡毛毛根中的味道,也不会好到哪去。

 好在能这么吃的人,基本上也不讲究味道了,填饱肚子就行。

 而现代烹饪讲究美观、味道、香气等因素,所以叫花鸡的做法也被重新改进,并且还发展出了各种分支做法。

 比如乾坤叫花鸡,比如面包叫花鸡等等。

 这边和泥的时候,曾晓琪和齐思明刚刚洗了把脸,拿着各自的背包往池塘的方向走去。

 曾晓琪的父母闲不住,在池塘旁边开辟了一块菜地,这会儿两口子正侍弄呢。

 齐思明摸了摸背包问道:

 “这是给叔叔阿姨买的新衣服,伱咋塞得鼓鼓囊囊的?会有褶皱的。”

 前两天两人逛街,曾晓琪给父母买了几套春装,今天塞进背包一块儿带了过来。

 来的时候没注意,这会儿齐思明才发现里面的衣服不平整,压出了褶皱。

 曾晓琪理了一下耳边的头发:

 “我故意的,这样爸妈嫌贵让退的话,就可以借口说有褶皱退不了啦……”

 原来如此……齐思明从小生活优渥,并没有经历过这些。

 他心里感慨一声,随即说道:

 “我爸这几天一直在帮着打听,总觉得让你父母在这里干活不合适,显得我们特没礼貌。”

 曾晓琪一听便拒绝道:

 “可别,这里挺好的,没啥复杂的人际关系,活儿也比在老家时候轻松多了,要是换个高大上一点的工作,我爸妈反而不适应。”

 而且对曾晓琪来说,父母挣多少钱无所谓,只要不在老家受欺负,自己时不时能来看看,已经比很多打工人好太多了。

 京城这些打工的,谁能隔三差五的来跟父母一块儿吃饭,甚至还能撒个娇呢?

 而且齐振涛刚在裙带关系方面吃了大亏,可不能再让他重蹈覆辙。

 “那行吧,回去我说一声,就不让我爸妈跟着张罗了。”

 “嗯,不用张罗,这里挺好的。”

 厨房门口,林旭用揉面的方式将黄泥和好,然后又用力摔打几下,让泥巴尽可能的黏一些,更容易裹到荷叶上。

 一旁的陈媛媛问道:

 “老弟,刚刚这位师傅说八只鸡呢,你这点泥不够用吧?”

 林旭说道:

 “能糊几只算几只,剩下的用面饼裹着,这样有菜有主食,比黄泥裹着更好吃。”

 用面饼裹着?

 窦雯静问道:

 “这不就是惠灵顿牛排的做法吗?”

 “对,中餐西餐有很多共同的烹饪方式,除了叫花鸡,西北地区也有面包羊腿,跟惠灵顿的手法差不多。”

 林旭把黄泥和好,便洗洗手,去厨房里开始准备包裹叫花鸡。

 将腌好的鸡从盆里拿出来,为了让味道更好,林旭往鸡肚子里放了点泡发好的干香菇,干笋片、干虾、火腿、红枣等食材。

 量不是很大,主要给鸡肉配个味道。

 食材放好,将鸡爪子折进鸡肚子里,鸡翅穿到鸡脖子内,这样能防止鸡翅和鸡爪被烤糊。

 接着拿一张焯过水的猪网油,将鸡的身体包裹起来。

 包好放在用热水烫过的荷叶上,鸡背部朝下放在荷叶的一角,接着向前滚动,再将荷叶两端多余的部分折到鸡身上,继续向前滚动,把整只鸡包裹起来。

 换一张荷叶,这次鸡背朝上,同样用荷叶把鸡包住。

 这样套三层,缠上棉线,一只鸡就做好了。

 所有鸡都包好,林旭拿着来到外面,正在跟外国朋友大谈中国人居然把泥巴作为美食的lucy,这才反应了过来:

 “What?不是直接放泥巴里吃?”

 林旭说道:

 “不是的,这是利用泥土做个隔热层,间接给里面的鸡加热,这样鸡的香味散不出去,味道自然就好了。”

 听明白后,lucy长长的松了口气。

 她已经做好了啃一嘴泥巴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并不需要这样。

 荷叶是湿的,直接抹黄泥容易脱落下来,林旭抓起一把干土洒在荷叶表面,撒了一遍后再往上抹黄泥,这就变得很轻松了。

 “跟做炸物一样啊,挂糊之前都先撒一层干粉,果然所有的烹饪都是一通百通。”

 窦雯静虽然不会做饭,但耳濡目染见多了,多少懂得一些术语和手法。

 林旭说道:

 “本来就是一样的。”

 黄泥的厚度大概两厘米左右。

 林旭涂抹好后,开始抹下一个。

 这些黄泥一共涂抹了四只叫花鸡,全都弄好,沈国富那边也已经烧好木炭。

 所有的木头几乎都成了通红的炭块,老远就能感觉到热量。

 烧火看似简单,但也有技巧的,比如烧一半的时候,需要把木柴相互敲击一下,这样表面的炭块脱落,里面的木头才会继续燃烧。

 林旭用铁锹,将坑里的炭块挖出来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铺在下面。

 为了防止温度过高,他特意撒了一层干土在坑里,然后才将四个恐龙蛋一样的叫花鸡摆了进去。

 摆的时候相互要保持距离,不能挨着,否则不容易熟透。

 摆好往叫花鸡上撒一些干土,然后将剩余的木炭堆放到上面,放一些小一点的木柴,在土坑周围烧着。

 等烧成炭了再放进土坑里。

 这样让土坑里一直有较高的温度,但又不至于把鸡烧糊。

 这是最简陋的做法,除了挖坑之外,还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的土窑,用烧窑的方式把鸡放进去焖着。

 这种做法被称为窑鸡。

 不过不管窑鸡和叫花鸡,虽然有所出入,但本质上都是一类菜品。

 把传统的黄泥叫花鸡做上后,林旭便回到厨房,开始和面准备做用面片包裹着的脆皮叫花鸡。

 盆里放入中筋面粉,里面放入一些食盐、白糖、酵母粉、吉士粉、泡打粉,搅拌成面絮,再揉成一个面团。

 酵母粉的量要少一些,大概是平时发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为这面饼不需要全发,只需要蓬松点就行。

 略微松弛一下,擀成比烙饼略厚的面片,将叫花鸡包裹起来。

 不用担心荷叶会粘在面饼上,等烤好后,荷叶轻轻一抖就会脱落。

 将裹好的叫花鸡放进烤箱的烤网上,

第604章 叫花鸡的滋味,猫和你都想了解!墩墩:穷到吃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