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
科举“舞弊”事件终于水落石出。
可是。
当朝廷向公布调查结果时。
落榜学子们。
果然还是骂成了一团。
“没有问题?”
“那些浙东士子,全都是靠真才实学的?”
“真的没有人从中舞弊偏袒?”
“真把我们当傻子了?”
原本。
这些愤愤不平的落榜学子。
刚想继续闹下去。
负责传达的官差。
却又继续说道:
“不过。”
“朝廷念在如今北方初定,道路不通。”
“许多北方学子都未能及时赶到。”
“就算是已经赶到的北方学子。”
“那也因为舟车劳顿和水土不服,导致发挥不佳。”
“因此。”
“不日之后将再设一场北场科考。”
“以便广大北方学子能够如实发挥。”
果然。
不仅没赶上的北方学子有机会补考。
就连他们这些因为“舟车劳顿、水土不服而发挥不佳”的落榜考生。
那也有机会重新考?
一瞬间。
原本还想继续闹的落榜学子们。
那就彻底不闹了。
甚至。
还有些小惊喜!
可没想到。
负责传达的官差,还没说完!
“另外。”
“为了避免各位考生和天下百姓产生质疑。”
“朝廷决定公开所有考生的考卷。”
“以及详细的阅卷流程和评分标准。”
说完。
其他的那些官差,这才走了上来。
拿着所有考生的考卷。
以及详细说明阅卷流程、评分标准的公告。
一张一张的贴到了科举的那一张金榜旁。
如此公开透明。
落榜的考生和大量路过的百姓。
当然一下子全都围了过来。
也正是这样。
因为亲眼看到了那36名进士的文章。
那些落榜的考生。
这才意识到。
还真是自己才疏学浅!
甚至。
很多凑热闹的小老百姓。
看到公开的考卷。
也直接说道:
“嘿!”
“虽然我一个字都看不懂。”
“也不懂什么书法。”
“但光光是看这些文章的字迹,我就觉得那36名进士的秀气很多。”
至于其他的教书先生。
和一些年纪比较大、就没打算参与科举的文人。
在看到这次科考的阅卷流程和评分标准之后。
也都大加赞赏。
“不仅将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都统一遮盖。”
“还由国子监、翰林院的多名学士交叉审核评分。”
“并且。”
“本次科考。”
“打破了宋元以来必须在四书五经框架下写的八股文体。”
“除了文采和立意外。”
“还更注重了这些文章是否贴近现实、针砭时弊。”
“其中。”
“言辞越是激烈大胆,越是有建设性的。”
“那就越被评为上佳。”
“反倒是那些歌功颂德、玩弄词藻的言之无物的文章。”
“尤其是那些还是跳不出四书五经的老生常谈。”
“那几乎都被评了下等。”
“看来。”
“之前皇上说要广开言路、大胆革新,还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不像以往。”
“那些读书人虽然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头悬梁,锥刺股。”
“为金榜题名,竭尽一生精力来钻研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写法。”
“但却对政事、现实的情况缺乏了解。”
“以至于就算金榜题名。”
“那也缺乏足够的本事来应付大小事物。”
“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
“完全就违背了当初创办科举,选贤任能、培养国家栋梁的本意!”
但更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除了公正透明、毫不拖沓的公开是舞弊事
第100章 还想搞八股文?给我大开科学之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