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国债(4k)[1/2页]

明末天下1639 武陵岛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月十八,汉阳。
      城中热闹非凡,王上遣使者上门向金氏求娶女郎为王妃。
      辰时之末,王后派十二名宫人来金氏教导女郎宫中礼仪。
      同日,王上赐城中长者食物,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金立郑率金氏有官职者进入王宫谢恩......。
      宫中酒宴从午时一直持续到了申时,王上下令赐酒肉于过汉阳城郊的北上义军。
      申时末刻,汉阳东门洞开,四千义军一拥而入。
      鲜血在裹满绸布的柱子下流淌,尸体被人随意拖拽到大理石质地的庭院里堆放,残留下来的奴婢被捆成一团被人肆意亵玩。
      往日辉煌而高贵的左议政府上,脚上还带着泥土的忠清北道义军随意在府中走来走去。
      崔元尚一脸唏嘘的走出大堂,回头再次看了大堂内部,一丝笑意涌上眉头。
      “有了金立郑的手书,江华岛那边应该能拖延住!”
      “只待清理了金武军,大事定矣!”
      大楚的情报部门分为两种,一个是老谷子负责的军情部门,如今跟在张守言身边听用。
      而另一个则是马山负责的奏闻院,从正武九年开始,奏闻院从皇帝直属到了内阁直属,主要负责监控官员、民间和东亚各地。
      而此刻,首相裴恒正在怒斥马山。
      “奏闻院真真做的好事!”
      “朝鲜出了这么大事,奏闻院之前居然毫无察觉?!”
      马山满心苦涩,低头听训,袖袍里手紧紧握住。
      奏闻院驻汉阳两??据点居然在第一时间被人给端了。
      “两台电报机!两台啊!”裴恒最在意的就是这个,“你的人居然都丢给了朝鲜王,连破坏都来不及。”
      马山没有解释,因为该通报的情况他都已经通报过了,朝鲜分所确实是出了极大的问题。
      前几年招收的几个朝鲜人中,居然有一小半是朝鲜王安插的人。
      显然驻朝鲜机构不但是粗心大意,而且说明他们平日里行事丝毫没有顾忌,根本没有遵守保密条例和遴选条例。
      这才会被朝鲜王方面盯上而加以设计!
      马山甚至准备回去之后重新整顿院里东北亚监察机构,不用想就知道这个机构肯定也出了大问题!
      “尽快把情报渠道打通,”裴恒挥挥手,“本相知道你一直在忙着处置南洋那边的事务,但是朝鲜临近辽东,辖制数海,哪里是可以轻乎的?”
      马山走了,带着杀意和怒气!
      敢动奏闻院的人,还丢了两台电报机!此刻的马山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裴恒回到内阁,发现不光内阁诸相都来了,各部堂官也赶到了一大半。
      显然没有人认为朝鲜发生的事是件小事。
      “天竺那边正在收尾,三百万移民也在劝说转运,怎么这个时候又出了这种事?”
      “麻烦!朝廷精力如今都在国内水利和安置天竺、哈萨克等地上。李义倒是选了个好时机!”
      “陛下西征两年,朝中钱粮每日如同流水般花出去,还有南洋的开发,库里可真的没钱了。”
      “西征大军久战疲惫,确实不宜再开战事。”
      “那便让朝鲜王如此狂悖犯上?扣押本朝观察使一行,他好大的狗胆!”
      “都督府那边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整个都督府上下都要炸了!”
      “都督府刚刚大肆庆祝好几日,转头就被人拿鞋垫子抽了脸。”
      “刚刚有下官路过都督府外面,隔着几道墙都能听见黄督的怒吼和咆哮。”
      龚鼎孳听到有人谈起了都督府的事,大概猜到了军方的态度。
      那些武人惯来是看不起那些朝鲜人的,而且今时不是往日隋唐,朝廷占据辽东,又有第一舰队在旅顺。
      大楚君将纵横环宇,未尝有过一败,哪里会吞下这个闷亏。
      只怕陛下不会退步,这仗是必打的。
      心里有了判断,龚鼎孳率先笑将起来:“诸公,说到底还是陛下烛照万里,这等不曾内附的藩国,教化千年不止,还是敢背君逆父,由此可知陛下一统之策才是真王道!”
      龚鼎孳的马屁没人在意,大家在意的是他居然支持对朝鲜发动内附之战。
      “龚相,西征尚未全功,朝廷哪里来的钱粮用于朝鲜?”
      “国内战力大半都在天竺、哈萨克一带,便是兵力上怕是有所不足。须知朝鲜虽小,也有三千里江山。”
      钱粮和兵力是事关朝鲜事件的重要衡量因素,龚鼎孳自然心中有了腹稿。
      “西征多用北方马军,华北、东南各省守备师一直没有调动,都督府在兵力上自然不缺。我们内阁唯一需要关注的便是后勤和钱粮。”
      “按制扣除朝中必备库存之外,剩余钱粮似乎只能从南洋、天竺等地的预备金中划拨,龚某却不以为为必然!”
      裴恒听到这里,很快就猜到了龚鼎孳的潜台词。
      那就是国朝筹备了十年之久的国债!
      ......
      北京城内的繁华几乎是每年一个样,人口的大量聚集增涨,导致北京每年都不得不往外扩张地盘。
      好在张守言有先见之明,在开国时就立法控制了全国的地价,但北京的地价之高还是经常出现在各地的报纸上,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年来,北京增涨最快的行业是餐饮业。
      根据正武十一年的统计,北京餐饮业上下游的从业人员超过了三十万之巨。
      而正武十一年的北京本地+外来人口也就四百多万。
      具有北京特色的茶馆文化,也随着各地的客商传播到了各地,与当地的餐饮文化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孔南文就有些不太习惯京城的茶馆。
      他祖籍是河南,听父亲说祖上还与山东的某个圣人有联系。
      不过打他十二岁起,他们一家就不再提这个事了。
      国朝在那年正式取缔了衍圣公这个爵位,并将孔府占地蓄奴的事公布天下。
      皇帝亲手御批石碑立于孔庙之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那个孔家大部分人都因罪被流放去了南洋等地,孔圣、孟圣及诸子百家先贤一体改为由国朝祭祀。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国债(4k)[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