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成不敢害人,周氏就骂他没用,把他损的一无是处。姜舒成受不得激,心一横跑回图书室,直奔三楼,趁那贵人还在认真读书的时候,悄悄偷走十万两银票,塞进了姜衡衍的包裹。
姜衡衍扫完二楼,正拎着扫把往三楼走,对这些一无所知。
姜舒成躲在暗处观察会儿,确定姜衡衍上了三楼以后,立刻跑出去报官。
他娘说了,事成以后直接报官,不要禀报书院。若是书院先知晓此事,一定会保护姜衡衍把事情压下去,直接报官就是要把事情闹大!
官差很快就来了,这个时候姜衡衍刚从三楼下来,官差直接将人扣住。
这边动静闹得太大,惊的整个青山书院的学子都知道了,图书室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纷纷跑来看热闹。
官差搜身姜衡衍无果,又搜他的包袱,里面郝然躺着一张十万两银票,人赃并获,只有他去过三楼,姜衡衍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百口莫辩。
那些崇拜姜衡衍的学子们对他大为失望,有人唾弃他,有人愤恨的看着他,甚至有人流下泪水。
姜衡衍被带走了,十万两银票当然是物归原主。
那位贵人也是个大咧的,就随便把银票塞进袖子里,周氏看的是清清楚楚。
这会儿所有人都聚集在书院门口,学子们情绪激愤,人挤人连站都站不住,周氏藏在人群中间,怎么想怎么觉得不甘心,他儿子偷出来的东西就是她的,凭什么还回去?
于是周氏假装找儿子挤到那位贵人身边,轻轻松松把银票夺了回来。
结果周氏刚走出人群,就被书院的护卫抓住了。
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反转。
图书室负责登记的管事和院长的好友拦住官差,齐齐为姜衡衍作证,说钱不是姜衡衍偷的。
原来图书室的管事嘱咐三楼有贵客之后,姜衡衍便在打扫之前先去三楼拜访。
那位贵人在书院期间,听别人议论最多的就是姜衡衍论学大会上的风采,又从院长那里听说他入学时胆大荒唐的事迹,对他十分好奇,便多攀谈几句,结果两个人相谈甚欢。
那包裹就是贵人激动之时,从里面拿手册给姜衡衍看,才敞开的。
贵人与姜衡衍聊完以后深受启发,痴迷于钻研文学,包裹敞开早已忘到脑后。
话说图书室那么大,姜舒成上三楼时,姜衡衍并不知晓。
但他有个习惯,当管事开小差不在时,他会在打扫一楼的时候,把积尘聚在门口,这样有没有人来过,他从脚印就能判断出来。
当姜衡衍看到脚印的时候,已经开始注意了,然后就看见姜舒成慌忙从三楼跑下来的身影,姜衡衍一合计就知道怎么回事,因为那十万两银票他也看见了。
姜衡衍马上登上三楼,瞧见包袱和钱都在。
他知道周氏正在门口等着见姜舒成。因为姜舒成一大清早就把周氏来看他的事嚷的人尽皆知。
姜衡衍太了解周氏,周氏自诩聪明,爱耍小手段,绝不会放过坑害他的机会。
于是姜衡衍以三寸不烂之舌,诚邀贵人一起演一出戏,贵人非但没有拒绝,反而觉得甚是有趣。
同时的,姜衡衍把图书室管事叫回来,请他隐在暗处。
姜舒成再回来偷银票,栽赃陷害的整个过程,都被隐在暗处的管事亲眼目睹。
&
第35章 告别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