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黎文轩一行十数人在树林中缓缓而行,此时晨雾笼罩着树林,树林中隐隐透着些许微弱的阳光,倦鸟未起,甚为安静。黎文轩扭头看了看陷入沉睡的孙宁,看见她终于可以睡去,慢慢放心下来。昨夜风天泉离世之后,孙宁就一直哭个不停,好几次差点哭晕过去。黎文轩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多说什么。
“风兄弟,你跟我说的天道,我此刻有点明白了。”黎文轩看着周围宛若仙境的景色,仰头大口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觉在他身上迅速扩散开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他精神抖擞地牵着马,一改昨夜的颓气,一边大步地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跟伏在马背上的风天泉尸身说:“风兄弟,是你救了我,救了我们这十几位弟兄,没有你出手,只怕……我要带你回去你的家乡,用风神之礼为你送行,让你可以安息。”
黎文轩回头微笑着跟一脸麻木的众人说:“大家,可以的话就走快一点点吧。家在那里等着我们!”一直沉默的众人微微一怔,看着眉目和善的黎文轩,这个以前杀人不眨眼,眼睛深邃无比的北岭刀王,此刻却像是一个不出世的世外人一般,一股出尘之意,扑面而来。这种气度,比起他之前的强硬气势更让人折服。胡明最先反应过来,说:“大王说的是,家在等着我们回去,我们咬咬牙,快点回去吧!”
“嗯,回家。”
“回家……”也许是经历了生死轮回般的大彻大悟,平时厮杀成性的众人,此刻都已经忘却了仇恨,愤怒和记恨,忘却了一切,只知道一个最深切,最简单的渴求—回家!
北岭山。
守寨的哨兵们看见大王只带着十几人回来,大王的马上还伏着一具无头死尸,都是吃了一惊。负责守寨的郑大义接到通报之后,大惊之下连忙出寨门迎接黎文轩。
郑大义看见大王的马上果然伏着一具无头尸,有点吃惊地问:“大王,你回来了。这是……”黎文轩对他笑了笑,看了下风天泉的尸体,说:“这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能回来全靠他。来,把他带到里厅好好安置,准备三牲祭礼。我等会要为他送行。”
郑大义又惊又疑:“是的,大王。”
黎文轩摆摆手:“去吧,我先去沐浴更衣。派人好好照顾受伤的弟兄,然后除了受伤的弟兄之外全部披麻,前往文武台参加祭奠。”
此时已是正午,孙宁也已经醒了过来。一脸倦容的她眼眶还是红红的,不过情绪倒是稳定下来了,也跟着黎文轩去梳洗了。郑大义想不到大王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一个死人办丧事,但又不能违抗大王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照办。片刻之后,一身素服,头上戴孝的黎文轩和孙宁信步走向文武台。文武台是北岭刀王黎天占据北岭山初时所建造,总体呈正方形,中间的地面之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太极图,寓意他外方内圆的处事态度。这个文武台自建成以来,只有在重要祭奠或者盛大祭祀活动时才用到。自它建成以来,只使用过四次。首次使用是黎天刚落脚北岭山时的祭天仪式,第二次是遥祭风神老前辈,第三次是唯一的一次中秋节祭月,第四次,就是刀王的丧葬。现在要在文武台进行的,是风天泉的丧葬,是第五次使用文武台。
文武台此刻已经摆满了各种凭吊的长白条和纸画符,中间靠前的位置端端正正地立着一张祭台,摆放着各种祭奠品和一个没有名字的灵牌。祭台前方不远,就是风天泉的尸体。此刻风天泉的尸体已经被处理过,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躺在一张胡床之上。胡床周围,却碍眼地堆着许多的柴枝。黎文轩看见祭台上面那个空白的灵牌,眼珠一动,看了看郑大义。郑大义被他这样一看,有点慌了地说:“大王息怒,小人并不知道这位恩公的名讳,加上时间紧急……”黎文轩拍拍他的肩膀,问:“你的佩刀呢?”郑大义被这句话吓得魂飞魄散,但他如何敢违抗黎文轩的命令,只得颤抖着从袖间拿出小佩刀,交给黎文轩,等着死亡的来临。
“谢了。”黎文轩伸手接过,走向祭台。郑大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捡回一条命的他诺诺而退。黎文轩拿起那个灵牌,右手用力,拿佩刀在灵牌之上刻下了“风天泉之灵位”之后,整理衣装,下跪大哭而拜。
“孝男黎文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醴,时馐清酌,一切不典之仪,致修祭于风天泉新逝。呜呼天泉,不幸天亡,弟心甚哀!哭声兄归西去,肝肠寸断泪湿衣。忽然昨夜狂风起,吹散兄弟两分离。弟跪灵前把话叙,兄长恩德与天齐。想君当夜,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伏地流血。仁义之心,英灵之气,顺应天道,看破生死。文轩不才,初时相斗,尔后相助,进退维谷,乞计求谋,终得命脱。谁料天泉,中途命丧。呜呼天泉!生死相隔!魂如有灵,以鉴我心:文轩顿悟,放下屠刀,归隐山林,与世无争!新悟天道,心灵纯悦,惟我肝胆,悲无断绝!呜呼哀哉,从此天下,再无刀王!”
黎文轩读罢祭文,伏地痛哭流涕,甚为悲切。而本来站在一旁的孙宁,也早已跪了下来,不停地滴泪。此时,全部的人都低头以示哀悼。就连本来被黎文轩安排去休息的那些受了重伤的人,此刻都踉踉跄跄地走到文武台前,面对着风天泉跪了下去。
天地,一片昏暗。
良久。黎文轩止住了哭泣,站起身来拿过祭台上面的木剑,直指向天道:“盘古有训,纵横六界,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则为‘天道也。所谓天道者,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今我得智者开导,以感悟天道,实为大幸!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唯有天道恒在,循环往复,不曾更改!吾兄天泉已参破天道,超脱俗世红尘,舍弃肉身之拘束,得以天道之永生。今文轩用送风神之礼,恭送吾兄!”
黎文轩木剑一指柴堆,示意众人点火。众人会意,点上火把,点燃了围在风天泉周围的柴枝。熊熊烈
第35章 天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