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录在册的天才有很多,但能被冠上‘千载罕有这一美誉的却少之又少,满打满算也不过两掌之数,诸如其中的‘文圣、‘谋圣、‘道祖等人,留下的思想学说历经数千年岁月却依旧影响深远,他们无一不是后世留名的大人物。
虽然项枫的成就跟他们相比要差得远,但光就天赋来讲的话却不见得落后许多,在他的那个时代,除去对其心存怨恨的少数人外,其余认识的人给他的评价都是极尽褒扬,连当时身为统治者的殷圣宗也对他如此称赞道:‘勇武不下于愤王籍,韬略不亚于齐王信,以朕之见,今之封狼居胥者,舍卿其谁!
在那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乱时代,想要出人头地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赴京应试金榜题名,二则是从军杀敌积累战功,对于出身贫苦没有条件去读书的项枫来说,能选择的也只有从军这么一条路,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对于武学的研习近乎痴迷,再加之他天赋甚高以及在打基础时被师傅罗安严苛训练的缘故,所以便让他练成了过目不忘的本领,旁人的武功他只需看一遍就能记住大半,事后略一研习就可以完整的施展出来,而且经过他的改良后威力还能比之前更上层楼。
一开始他的师傅罗安还以为这只是巧合,毕竟任何武功的练成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方能纯熟运用,绝不存在看一遍就能熟练掌握的情况,但随着见识的次数便多,罗安终于是明白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巧合,完全就是因为项枫的天赋已经逆天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
于是知道了自己的徒弟是个绝无仅有的天才后,罗安便将一身的武艺尽数相授,而且为了不浪费对方的天赋,他还遍寻名师为其授艺,什么刀枪剑戟斧钺叉,什么金钟罩铁布衫,什么徒手搏杀吐纳内息之类的尽学了个遍,可以说除了飞天遁地这种玄学功法外,上到兵器拳脚,下到软硬气功就没有项枫不会的,为此他的师姐沐沅还戏称其这是‘百家争鸣。
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在武之一道上也同样适用,身负百家武学的项枫不光是在战场上大放光彩,而且对于武道一途的理解也更为精深,在研习新武学时往往能做到举一反三,删繁去简的同时将自己的理解加入进去,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改良成一套更实用的武功套路,这不仅令当时的武术名家为之咋舌,甚至连军队都会采用经他改良的武术作为样本来训练士兵。
只短短数年时间,项枫的名字便传遍了整个大殷朝,除了获得世人推崇之外,他还被圣宗宣召入殿破格提拔为戍边大将,凭着胸中韬略与过人的武勇在与敌国的战斗中连取大捷,被时人称之为‘神勇天将军,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若不是莫名穿越了的话,兴许也能落个流传百世的美名。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时代的典籍中没有任何记载的项枫,一旦展现出以往的非凡之处,难免就会被不清楚他过往经历的人视为怪胎,毕竟以资料上的信息来看,他不过就是一个从大山沟里出来投奔亲戚的穷小子,既没有辉煌的过往也没有可以接受名师指点的条件,但结果展现出的实力却莫名的强大,这样的事情怎么想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看一遍就能学会,你觉得这种人真的存在吗?”李书贤紧皱着眉头目视远方,语气中带着些许的颤意。
沈文月闻言目轻叹一声,抬手掸去旗袍上的灰尘后,语气低沉地回答道:“事实已经摆在了眼前,有或没有你又何需再多问,以前的时候师傅曾跟我讲过,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是不能用常理去看待的,他们生来即与周边人不同,常人需苦练数十年才能修成的武功,他们只需一眼便可学会,这类人百年乃至千年都难出一位,只要没有半道夭折,那日后必会成为屹立于顶峰的武道皇者!”
李书贤听后不由地苦笑一声,然后扭头看着沈文月问道:“那这句话你信了吗,你相信这世间真的存在这类人吗?”
低头沉吟不语,片刻后沈文月才仰头长叹一声,用极尽无奈的语气回答说:“信?就当时我那目空一切的性格的来讲如何会信这句话,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认为这只是师傅老了神志不清说的胡话而已,可现
第一百七十七章 难出其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