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里在哪儿?不是玉溪的人会这么问,是玉溪的人也会这么问。
每遇这类发问,我就酸酸楚楚的告诉朋友:“常里就是大营街南边,可以泡温泉的地方。”
“哦!那里啊,温泉很不错哦!”
不错的只是温泉吗?只是温泉吗?
那里的人民,那里的山川,那里的历史······
曾深深地打动我,并烙印在我的脑海,心底!
常里,很平常的名字;但在玉溪,也是独一无二。
有历史常识的人,一听名字,就知道,那是古代军队屯垦茂边的编制。从曾有的几十棵古榕树判断,这里的先民在此生活,不是上千年,也是几百年。
千年古树也不见了踪影,正如六七十年代这儿的天然风光,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曾经的风貌,仅印藏在——将欲老迈的人们的心中,仅烙记在,我泥巴深深的脑海里,生命里。
过去的岁月,常里并不平常,依南的山坡,依西的山脊,不是层层梯田里,烟叶茂盛;就是果园里,硕果累累。
更有那一望无际,碧绿荡漾的大好良田,流水潺潺的河流,稼苗茁壮,孕育丰产。
这片丰彩的沃土,是碧玉玉溪西南的一偶,这里人民的勤劳和善慧,更是玉溪人辛劳智慧的缩影。
这里,还曾涌现出一些平凡而高大,普通而不凡的光辉形象。
我泥巴曾见识过秘书成群,身后一片随从的领导,豪车,闪光,记者,保剽,气派风光。我泥巴也曾见识南下干部的正直无私。我泥巴更是见过乡干部手提大哥大,后有女主任。泥巴屡见了乡官们豪宅,豪车,豪气……
但深埋我心里,使我常常感动,使我羞悔而崇敬的,是我泥巴少年时代,常里大队的大队长——景存俊,常里一队的小队长——蔡金寿。
这两位村官,在常里为官许多年,许多年,他们的形象,也许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玉溪人。
在我泥巴记忆中,童年时曾见大队长:头带旧草帽,身披棕制雨衣,肩抗锄头,巡巡在稻谷飘扬的,常里的田间小路上。
第24章 云南玉溪有个地方叫常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