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5章 八十年代我做轧钢工人的感受[1/2页]

新生代农民儿女的故事 泥巴龙凤楼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玉溪乡村土生土长的农家儿,八零年末,正在玉溪第三中学读高中的我,突然退学,中断学业,到昆明团山钢铁厂顶替父亲,成为钢铁厂的轧钢工人。
      八十年代前,乡村里的农民,很羡慕工厂里的工人。当工人好啊,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而且,每月固定的工资,像峡谷的溪流,长流不涸。
      农民,要看天吃饭,遇到灾荒,颗粒无收。农民,起早贪黑,脸朝黄土背朝天,而且,生产队的活计天天有,时时有,真是干不完的农活,流不尽的汗水。年底了,分红不得多少钱,仅是有吃有穿而已。
      城里工人的生活,在农民眼里,就是富裕。他们有工资,有福利,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这是那年代的生活写照,工农差别明显!
      我,曾经做梦都想当工人。我刻苦学习,努力考进中学,就是希望考上中专,考上大学,将来离开乡村,奔进工厂,奔进城市。
      可是,在我升入高中二年级上学期时,父亲突然提前退休了,坚决要我去顶他的班,进入他工作的钢铁厂。
      我是父亲唯一的儿子,他让我去顶班,是为我的前途,为我的将来着想。
      毕竟,人们都认为,当工人比做农民日子好过吧!
      父亲工作的工厂,四五岁时我到过一次,但那只是儿时的记忆,一切,我知之甚少,可以说,钢厂是一处对我陌生的地方。
      工厂的环境怎么样,做钢铁工人怎么样,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个个问号。
      昆明团山钢铁厂,是一个地处昆明西郊黑林铺的钢铁厂。昆明团山钢铁厂隶属于云南昆明钢铁总公司,也就是所谓的“昆钢”。
      昆明团山钢铁厂是昆钢的分厂之一。团山钢铁厂有炼钢车间,轧钢车间,锻钢车间,冷拔车间……
      十八岁,瘦小文弱的我,顶班报到后的第二天,便被分配到轧钢车间的三百号轧机上工作。
      我是普工,月工资33块。当然,做为轧钢工人,有中夜班补贴,有高温,劳保补贴。吃粮给得比机关干部多,每月四十五斤粮票。自然,月底年底还有几种名目的奖金。
      待遇优惠吧!这就是老外婆口中的铁饭碗吧!
      最令我感动的是:钢厂食堂的菜样非常多,非常实惠,非常爽口。还有对钢铁工人的各种营养:牛奶,汽水,面包……
      待遇挺好,这就是钢铁工人的生活。可是,轧钢工人的工作,那真是苦,真是苦啊!
      我——泥巴,从农家儿,一下成为工人,成为轧钢工人,亲身体验了工人的生产,生活,????一切,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好呀!一切,并不是我曾经想的那种舒畅!
      累得精疲力尽的我,躺在又硬又小、又拥挤的上床上,翻来翻去,全身酸痛,年轻的脸上,滑下泪滴。
      昏昏然,我进入梦乡。梦里,淘气的我,掉进一片熊熊的火海。轧机,巨大的轧机一台又一台,快速转动,声音震响。一条又一条火红的钢锭,在轧机里进进出出,不一会儿,短短的,方方的红艳钢坯,就成了各式各样的红红钢条。
      我吃力地在火海中,手握沉重的钢钳,拖动一条又一条钢条。那些红得耀眼的钢条,像浑身冒火的蛟龙,一条接着一条,飞速地向我奔来。????我咬着牙,鼓足全身的力量,不停地拖,不停地拖……
      可是,这些火龙,来得太猛烈,令我应接不暇,最终,我被这些火龙击倒。
      我的身上,压着许多火龙,烤得我口干舌焦。我浑身,全是汗水,全是火焰。我奋力地挣扎,放声地呼救。可是,那些老工人,那些身强力壮的老工人,瞪着眼睛望着我,凶巴巴地发着怒火,指责我,挖苦我,大骂我:
      “泥巴,你真笨呐!你真笨呐……”
      我的四面,全是火焰,全是浓烟,全是危险。我惊恐的“啊!”得大叫一声,随即惊醒。
      原来,这是一场梦,只有眼角的泪在流。
      我睁眼一看,天光放亮,我快速起床,匆匆到公用卫生间洗漱。
      我穿上父亲留下那套又厚又沉又脏的灰色工作服,脚蹬厚厚的,被烫焦多处的黄色翻毛皮鞋,头戴沉重的竹制安全帽,一只手提着水壶,一只手拿着吃饭用的铁皮大碗,迎着凉凉的晨风,匆匆地走在去上班的幽静小路上。
      沉重的脚步,畏惧的心,凝重的面孔。我边走,边暗暗发誓:
      “我一定要离开!离开!离开……”
      我到宽敞而明净的食堂,用饭菜票打碗米线做早点,匆匆吃过,匆匆洗好碗,匆匆走进轧钢车间

第135章 八十年代我做轧钢工人的感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