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胡蚕豆,不是因我姓胡;而是我妈妈炒出的胡蚕豆,乡情浓浓,乡味浓浓。
妈妈炒的胡蚕豆,又香,又脆,又酥,又色泽鲜润,随便抓两颗往嘴里一送,一嚼,那真是脆声声地响,滋生生地香。
我是乡村人,是生长在六七十年代的乡村人,都说孩童嘴馋,我也不例外。
我孩提时代,商店里食品不多,零食就更少了,鸡蛋糕,水果糖,饼干,冰糖……
现在市面上丰富的零食:巧克力,口香糖,开心松子,各种果冻……
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可我童年时,连一支冰棍都吃不到。不过,这没关系,咱乡村人,田里产五谷,地里出菜蔬,山里不是果园,就是野果多多……
蚕豆,是我们云南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处都有栽种,年年都有收成。
秋收了,金灿灿的稻谷收后,农民们就在稻田里,顺着割去的稻草根,按下一颗一颗的蚕豆。
不用多久,蚕豆苗崭露头角,现出蓝绿色,似兔子耳朵般的叶片。
经过几次透透地灌水,一棵棵蚕豆苗,便茁壮成长。放眼望去,田野里,是一片片迎风欢舞的蚕豆苗,在不断地抽枝长叶。
冬天的冰霜,在寒夜里,不知是好心地装扮蚕豆苗,让蚕豆苗银装素裹,还是用冰冷的方式,清澶地给蚕豆苗浇灌?
早晨,灿烂的太阳一现,雾散了,冰霜化了,一株株蚕豆苗,呈着水珠的晶莹,呈着茂盛的风姿。更有那黑白相间的蚕豆花,悄悄地,一簇簇地在绿油油的肥硕叶片下娟娟显露。
春风一吹,暖阳一照,一串串绿茵茵的蚕豆,似一条条碧绿的春蚕,满挂在蚕豆枝上。
从此,人们就可以吃蚕豆了。
放学路上,嘴馋的伙伴们,总是忍不住跳进田里,摘几个蚕豆尝尝鲜,解解渴。
蚕豆的吃法可多了。
在我们乡村,每一位妇女,都可以用蚕豆做出几道美味菜食。如:青豆米烧汤,“炒面豆”,豆米炒肉……
我们小孩子,总是让妈妈在蒸饭时把蚕豆放进锅里用水煮,煮熟后,用大碗装上蚕豆随便吃,放开吃。
进入夏季,生产队的晒场上,堆满了从田间收割的蚕豆枝,社员们用木棍敲打,用特制木具敲打,很快,水泥场地上,尽是黄生生的蚕豆……
看到一晒场的蚕豆,小伙伴们早忍不住了!谁忍得住呢?我们一伙,明拿暗偷,每个人的衣袋,装得圆鼓鼓,一同跑去生产队里的烤房:烧烤蚕豆,嘴角吃的黑黑一片。
队上收获的蚕豆,交给国家,分给社员。我家人少,能分满满二筐。
分到这么多蚕豆,我巧手的妈妈,总是当天就炒出一大盆炒蚕豆,满足我这嘴馋的儿子。
我妈炒蚕豆可讲究了,她总是先把蚕豆用烫水漂漂,然后在太阳下晒一晒,然后,大铁锅里备上沙与盐,把蚕豆倒进锅里,不断搅拌。
炒蚕豆,火候是关键,掌握好,豆才炒得香,炒得鲜脆。
我的成长,吃着妈妈的炒蚕豆。我的童年,闻着妈妈的炒豆香,就是我工作以后,妈妈总要用瓷罐,给我装满炒蚕豆,等我回家来吃。
炒蚕豆,妈妈的味道!
炒蚕豆,乡土的味道!
【田间蚕豆礼赞】
“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
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
家乡的大地上,春天的田野里,一片片花枝招展的油菜苗,以它茁壮的枝干,肥壮的叶片,茂盛的长势一展田野。
那一枝枝,一串串的油菜花,在蓝天下,在灿烂的阳光里,金色的花朵,夺目而鲜丽。
金灿灿的油菜花,尽显它的辉煌,尽展它的风姿,引得蝴蝶起舞,引得蜜蜂欢唱,引得人们喝彩。
家乡的大地上,春天的田野中,青青的苗麦,一片片生机勃勃,一苗苗舒枝展叶,在春风里,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摇摆着轻盈的枝叶,绿波翻浪,沙沙欢唱。
在美颜竞放的油菜苗与倩姿招展的麦苗间,有一种农作物,有一种庄稼,总是相貌平凡,总是长势平凡,总是不歌不舞,总是默默地生长,总是悄悄地散发着淡淡的甜香,总是悄悄地添枝挂果……
这种农作物啊,它不张扬,不显彩,不随风作
第179章 妈妈的炒蚕豆,乡土,乡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