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8章 古文运动和改土归流[1/2页]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肥鸟先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羌人的分布很广泛,不仅仅是鄯州,在河西和吐谷浑地区,都分布着大量的羌人部落。
      除了羌人之外,吐谷浑地区还有鲜卑人、吐蕃人等异族。
      在陇右地区,异族永远都是一个话题。
      一封来自于北庭的急报,摆在李炎面前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如何管理边境的异族,这是所有中原王朝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陇右的情况更加的复杂,这更是李炎需要解决的。
      “殿下,这是从酒泉、张掖和武威送过来的公文。”刘宴捧着一叠公文,搬到了李炎的案前。
      这些公文都是玩家通过系统送上来的,李炎在王府成立了一个“录事房”的机构,有专门的玩家会将这些公文转录成文书。
      虽然刘宴和杨炎也很疑惑,为什么陇右的公文传递如此迅速。
      他们也只能归功于陇右发达的驿站体系了。
      李炎揉了揉眼睛,这次遇到麻烦的是北庭都护府刚刚转正的大都护曹令忠,突施骑向陇右归附,曹令忠不敢自专,于是请示陇右都督建宁王。
      刘宴在西州游历了一番后,正好遇到了巡游陇右的建宁王。
      在《新唐书》上见过刘宴名字的李炎,将这个神通出身的名人征辟到都督府。
      刘宴的职位是陇右都督府记室,干的就是文秘一类的工作。
      记室虽然是都督府最底层的文吏,但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建宁王,也算是位卑权重。
      放下手里的公文,李炎有些头疼。
      他对着刘宴说道:“士安,你看看这些上书。”
      刘宴打开公文,这些都是都督府派驻在各地大员所上的公文。
      崔涛、曾牧、薛虎在内的知州级别的大员,都表示了对归化突施骑人的看法。
      看完之后,刘宴也和李炎一样,觉得脑袋像是浆糊一样。
      这倒不是这三位知州的上书多么晦涩难懂,他们的文字简单直白,不是朝廷公文那种四六骈文的形势,每一篇上书都是开宗明义,直接切入主题。
      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如何施行,写的非常的详细。
      刘宴知道,这是在陇右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公文形式。
      因为这种文公不是大唐朝廷常用的四六骈文,而更像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说理的散文。
      所以这种公文改革也被称之为古文运动,对应的就是自从汉代开始广泛在朝廷中使用的骈文,也就是今文。
      如果问刘宴支持不支持古文运动,他当然是支持的。
      四六骈文虽然朗朗上口,对仗工整,而且好的公文听起来气势磅礴。
      可是朝廷里不是所有人都是大文豪,很多官吏的文化水平不高。
      有些丈育的武将,为了能听懂朝廷的公文,还要带上一个读书人在身边。
      而且朝廷的法令都是用骈文来宣布的,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听不懂。
      一些无良的官吏,就会故意曲解朝廷的命令,用这种办法盘剥百姓。
      所以在陇右兴起的“古文运动”,刘宴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这三位知州所写的上书,要比先秦的古文还要简单明了,他们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字,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刘宴越是看,越是觉得心惊。
      刘宴一家也是官宦世家,他又是上皇钦定的神童出道,也见过不少的大人物。
      但是论见识和能力,这三位建宁王麾下的知州真的远超他见过的所有人!
      建宁王到底是从哪里搜罗到这些怪物的?
      而且陇右都督府内也是卧虎藏龙!
      刘宴好友杨炎的上司江伦,就被杨炎视为管仲桑弘羊一类的人物,恨不得对江伦顶礼膜拜。
      让李炎和刘宴头疼的,不是他们没有拿出方案。
      而且他们的方案都可以执行,也各有利弊。
      不过刘宴不愧是神童,他很快梳理了三封上书中的内容,理清了思路。
      李炎问道:“士安,你看着突施骑要怎么处理?”
      刘宴再次梳理了一下思路,谨慎的开口说道:
      “三位知州所上的方案,宴斗胆总结了一下。”
      李炎连忙说道:“快说说看。”
      刘宴一边说一边整理思路道:“薛知州的办法,就是汉代贾谊治安策中所说的‘以夷制夷的办法。”
      李炎点点头,凉州知州薛虎的办法,就是留着主动内附的突施骑,让他们继续保持半独立的状态。
      若是以后陇右需要对回鹘或者西域用兵,就可以征召这些胡人作战。
      刘宴说道:“但是薛知州也说的很清

第348章 古文运动和改土归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