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二章 召对阁臣(2)[1/2页]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仗剑至天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启禀陛下,从都察院所提吏治新规,到陛下特设廉政公署,除直隶和山西两地,还没在其他地方,有效进行过相应的审查。
      看着神情复杂的韩爌,徐光启上前作揖道:固然说朝廷有京察大计,以考核在京官员和地方官员,然很多事情并非一个京察大计,就能轻易决断的。
      臣以为陛下所提审查地方火耗、历年赈灾,有利于国朝对各地情况,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掌控。
      就以臣所领仓场事而言,户部所收各项奏疏和桉牍极好,可谓一点问题都没有,然实查京仓和通州仓时,却出现各种亏空,甚至有重复入账的问题。
      徐阁老,调查在京衙署,和审查地方是不一样的。
      韩爌眉头紧皱,看向徐光启说道:现在对于国朝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如果说在审查期间,造成地方人心惶惶,继而生出大的变动,这些影响谁来承受?
      当前国朝需要做的,就尽快解决平叛诸事,特别是陕西流贼叛乱,军机处那边所明发的军报……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听着韩爌、徐光启他们所言,心里却生出感慨,当大明的皇帝不容易,当大明首辅也不容易。
      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大明官场的吏治,其实已彻底崩坏了,多数地方都是摆烂的,经受不起深查。
      查,可能查出各项贪赃枉法之事,然造成的地方混乱,却可能是朝廷所承受不了的。
      不查,就任凭各种贪赃枉法之事,继续在地方上横行,继而破坏着大明社稷的根脉。
      整顿吏治,不是说说那般简单。
      何况在京的那帮文官群体,私底下有多少跟地方官员,是存在着相应联系的,这是谁都说不好的。
      其实这件事情,没有韩元辅所想的那般复杂,朝廷只需拟好相应的名号,抽调好相应人手,是能妥善解决此事的。
      只怕不会那般简单吧,过去的京察大计,存在问题的官员,都得到相应的惩处,现在却这般大费周折的行此等事情,并不利于国朝的稳定,本官觉得韩元辅所讲很对。
      难道朝廷连这等权威都没有了吗?如果说真是这样的话,那还要朝廷……
      正殿内吵成一团。
      崇祯皇帝面色平静,看着眼前这帮阁臣廷臣,各抒己见的讲着,有坚决支持的,有坚决反对的,有沉默不言的。
      透过这场大明的高层会议,崇祯皇帝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够了!
      !
      见群臣吵个不停,崇祯皇帝怒拍御桉,沉声道:朕召尔等进宫,不是看你们在这里争吵的,朕行召对,是决断,不是商量。
      地方火耗和历年来赈灾事,这两件事情必须彻查,考虑到当前的局势,仅对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展开相应的审查。
      地方火耗一事,着周延儒具体来办,都察院和廉政公署,要抽调出相应的人手,在各省组建起一支支巡察队伍。
      历年赈灾一事,着徐光启具体来办,户部和都察院,要抽调出相应的人手,在

第三百零二章 召对阁臣(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