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9章 舆论反转[1/2页]

初唐小闲人 子率以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凉月初生风满林,千骑狂奔的威势踏破了关西的宁静。
      出了咸阳范围,渭水的河道便肉眼可见的变窄,陇西渭州,便算是以渭水之源而得名。
      天色蒙蒙亮,李世民驻足岐山太公庙,下令麾下千骑在此休整两个时辰。
      太公庙,顾名思义,祭奠的正是那位开创周朝天下八百年的兵家鼻祖姜尚姜子牙。
      大唐以武立国,李世民更是以战功起家。
      到了太公庙前,自然要瞻仰一番这位古之先贤。
      至于为何说是瞻仰,而不是祭奠,则是因为李世民的身份是君,而姜尚是臣。
      自古以来,只有臣祭君,还没有君祭臣的先例。
      李让手捧信香陪着李世民走进庙宇,守庙的庙祝急忙上前见礼。
      “见过二位贵人,贵人可是要为太公上香?”
      庙祝不敢和为首的李世民说话,毕竟门外千骑不是吃素的。
      所以他问话的对象只能是落后李世民半米距离的李让。
      李让点点头,举起手中粗大的信香示意了一下,庙祝便很有眼力见的退场了。
      像这样的贵人,自然是看不上庙中粗糙滥制的香烛。
      但贵人一向出手大方,就算不买庙中的香烛,留下来的香火钱依旧足够庙祝过上一阵好日子。
      李世民负手看着大殿之中的姜太公泥塑。
      李让上前一步,将手中粗大的信香点燃,插进香鼎里,又默默的退回李世民身后。
      李世民顿足半晌,这才转身走出房门。
      庙前的广场之上,亲卫们已经搭好一顶规模不大但奢华至极的帐篷。
      待李世民钻进帐篷,一群便衣打扮的宫人便迅速守住帐篷的四角,另一群宫人则是开始搭建灶台,将从宫中取出来的各类食材一一取出,开始为李世民准备膳食。
      李世民有帐篷住,其他人可没这么好的待遇,只能各自寻地方开始小憩。
      李让找了一个角落,从战马上取下一块毯子铺上,靠在角落里沉沉睡去。
      这一次李世民算是微服私访,除了少数几个心腹之外,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李世民此刻已经到了岐山太公庙。
      与此同时,大唐北方各大城市也随着太阳升起,开始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
      为何说不同寻常,只因今日各大城池之中多出来许多此前从未有过的叫卖声。
      “号外号外,大唐人民日报正式发行,走过路过别错过,只需一文钱一份......”
      “新鲜出炉的大唐人民日报,时事政治,娱乐八卦,诗词文章,应有尽有......”
      “卖报嘞,卖报嘞,新鲜出炉的报纸,只需一文钱一份,一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却能买到大唐所有的消息......
      “昭应县侯杀害娘舅真相为何,陛下迟迟不作回应又是为何,你想知道真相吗,尽在大唐人民日报...”
      此起彼伏的卖报声,响彻了大唐各大城市的每一个街道。
      长安、洛阳、青州、河中、晋阳、泾州、渭州......
      一座又一座的大城刚刚自黑夜中清醒过来,此起彼伏的卖报声便充斥在这些大城之中的大街小巷。
      尤其是书院,衙门,青楼,集市这些人员聚集的地方,更是每隔数百米就有一个垂髻童子手持一叠厚厚的报纸大声喊叫。
      长安的街头,无数的卖报小郎君穿梭在各个坊市之中,尤其以朱雀大街为最。
      几乎每一家勋贵府邸门口都有一个垂髻的卖报童子守着。
      “报纸,卖报纸,昭应县侯行踪若何,陛下是否有袒护之心,一切真相,尽在大唐人民日报......”
      “走一走看一看咧,新鲜出炉的报纸,不好看不要钱咧......”
      听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神色匆匆的百姓停下了脚步,激扬文字的士子放下了毛笔,见利忘义的商人推开了美婢......
      “报纸,什么东西?”
      一些百姓面上露出疑惑之色。
      但许多读书识字的人,在听见报纸上有关于昭应县侯杀害娘舅一事的真相之后,却是纷纷慷慨解囊。
      一张一尺见方的报纸,还是用上好的竹纸印制而成,放在平日,一文钱买张这种品质的白纸都买不到,现在却能买到整个大唐都在关心的真相。
      不仅读书识字的士人们踊跃购买,就连许多不识字的老百姓,也愿意掏一文钱,来凑一下这个热闹。
      不认字不要紧,可以找认字的人念给他们听。
      同时,各州刺史府,各县县衙门口也张贴出来最新款的报纸。
      官衙门口的邸报台,有专门的文吏将报纸上的内容念给百姓们听,所以此处聚集的人群也是最多的。
      然后,大唐炸了!
      不是从传统意义上的炸了,而是人心炸了。
   &nb

第119章 舆论反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