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带着这个东西,是他们常见的蔬菜,我尝了一个,觉得味道不错,就买了两筐尝尝。”
“快,把那两筐东西抬出来我看!”
李寒笑火急火燎的表情,让“托塔天王”晁盖非常惊讶,但还是让庄客把两筐东西给抬了出来。
李寒笑在一个框里各抓起一个来仔细端详,这东西全株光滑无毛;根肥大;基生叶大,茎生叶较小;花小,种子扁平,呈现的是双凸镜状,一个是外皮褐色,一个是外皮红色的。
这就是普通甜菜头和红甜菜头啊!
李寒笑觉得自己捡到宝了!
后世的甜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和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从甜菜中可萃取得到糖,也是后世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
虽然甘蔗使用的更多一些,但是甜菜非常耐寒,极其适合在北方进行种植,正好适合梁山所在的山东地区。
李寒笑虽然记得后世有说法称“公元3世纪左右,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已有甜菜种植”,亦有《太平寰宇记》记载,叶用甜菜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从阿拉伯末禄国引入中国进行栽培,但是很遗憾,似乎不是真的,毕竟李寒笑在宋朝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压根就没有见过甜菜这东西。
看来,甜菜更可能的传入时间,应该就是在公元8~12世纪,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广为栽培后,其栽培品种后又由起源中心地传入高加索、亚细亚、东部西伯利亚、印度、中国和日本。
只不过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18世纪后半叶,在后世仅有200年左右历史。
晁盖从那些回鹘商人手中购买的甜菜头,一个就是从中东地区流入的甜菜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东西完全可以制糖,而是当菜吃,当萝卜啃!
但是,对于李寒笑来说,这东西就是个一本万利的经济作物!
甜菜的耐寒性较强,所以在海拔相对高、甘蔗不能正常生长的地方,见到甜菜的身影就相对较多,而这东西的制糖原理李寒笑是非常知道的,而糖在这个时代不仅是非常稀缺的调味品,更是能够在武器研究上产生很大的作用。
原本李寒笑还认为,想要制糖,得等到打下江南这些湿润且能够种植甘蔗的地方才行,现在看来完全是不需要了,甜菜就是平替品。
“不能吃了!绝对不能再吃了,晁天王,专门开四十亩地,就种这东西!”
李寒笑说道。
“这,当菜吃?”
晁盖问道。
“不,这东西能制糖!”
“制糖!”
晁盖有些不相信,这东西虽然吃着有点甜甜的味道,但是也不像是能制糖的东西,像是个萝卜根啊!
李寒笑在后世就是个北方人,小时候还参观过甜菜制糖厂,认真看过流程,还记得原理。
甜菜这东西好种还耐活,只需要将单粒或多粒的甜菜籽粒以一定的株距均匀地撒在垄面上,并覆盖薄土就能种植。
至于制糖原理,也是很容易的,那些被切成细丝的甜菜,会被随着机器运输到一个大水箱中,大水箱中的水温度大约保持在70℃,这个温度,能够很好地破坏甜菜中的糖成分,把大部分蔗糖留在水中。
为了充分接触,甜菜丝一般会放在一个旋转轴上,与往下流动的热水相互接触,最终留在水箱中的糖水,叫做生汁。
虽然宋朝没有机器生产线,但是上述步骤还是可以用人工进行的。
最后就是萃取蒸发出糖浆,但是甜菜此时的糖浆颜色还会是棕褐色的,和传统意义上的白砂糖还是两种东西,看着就土,也卖不上价。
但是,这种提纯问题,古人也早就解决了,可以用“黄泥水淋糖法”提纯白砂糖。
“黄泥水淋糖法”的主要原理是吸附脱色,这是一种记载于明朝《天工开物》的制糖法,意思是用黄泥水冲淋结晶的红糖,可得洁白如雪的“洋糖”。
而这个方法也很简单,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砂糖”
其原理就是依靠黄泥的吸附性,所以同理可用其他具备此功能的替代品。
虽然此法得到的白砂糖和现代的没法比,但是颜值和味道足以吊打当时的砂糖。
盐、铁、糖、茶,这都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盐,李寒笑现在不靠海,也没有矿盐和盐井,还真弄不到,铁更别提了,茶也是南方的产物,现在只有这个糖能让他发家致富。
“一句两句解释不清楚,晁天王,听我的,先把这些东西给我取了种子,种下去,等到其有了产出,派人来告诉我,我亲自来指导他们制糖!这东西可太重要了,一定要好好种植!”
李寒笑语重心长的劝说晁盖,晁盖知道,李寒笑文韬武略比自己可要强的太多了,既然他说这东西能制糖,自然就是真能,于是就叫人把两筐甜菜头报了下去,按照李寒笑说的做。
第66章 晁保正糊涂得甜菜,李寒笑偶然开糖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