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包括朱重八朱皇帝微服私访宁阳县,包括大明皇帝朱重八和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曾多次在私底下夸赞杨少峰那个混账,这些消息对于汪广洋而言并不算什么机密。
  也正是因为如此,汪广洋才根本不过问宁阳县的破事儿,甚至连兖州府的事儿都很少过问。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汪广洋自己躲的挺远,可那个杨颠疯他不讲武德,竟然像他娘的狗皮膏药一般自个儿贴了上来,而且一贴上来就是“请废胡俗”这么大的事儿!
  "你说,本官要不要在他这份公文上附名?"
  汪广洋手拿着杨少峰发来的公文晃了晃,满脸无奈的对山东行中书省参议徐怀文说道:“附名,本官得罪的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不附名,得罪的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参议徐怀文同样是愁容满面。
  像杨少峰杨大知县发来的这种公文,要附名的话就不仅仅只是汪广洋一个人,就连自己这个参议也同样要附名。
  那么问题来了:汪广洋不愿意附名,自己这个参议就愿意附名了?
  要知道,汪广洋说附名要得罪的,是整个北方那些已经接受胡俗的士绅和百姓,还有大量像杨少峰一样的知县。
  而不附名,会得罪的却是杨少峰,还有杨少峰背后的平章政事常遇春,右相徐达,当朝太子朱标,当朝皇帝朱重八。
  得罪朱重八朱皇帝肯定会立即倒霉,但是得罪了北方的士绅和官员,这些人要是暗中使坏,自个儿多半还是要倒霉,只不过是一早一晚罢了。
  至于说把他杨颠疯的公文扣下来,不发往通政司……万一他杨颠疯已经先发往通政司了呢?
  这愣头青又不是第一回干这种事儿了!
  徐怀文越想越是难受,纠结了好半天才微微点头,“附吧,我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反正早附晚附都是一样,与其得罪不该得罪的,倒还不如得罪那些能得罪的,总比两面都不讨好要强。”
  汪广洋无奈的叹了一声,说道:“附吧,等咱们都附了名,就该换上位头疼了。”
  提笔在杨少峰的公文上附了名字,汪广洋又微微叹息一声,嘟囔道:“禁胡姓?如今燕云十六州尚未彻底恢复,他怎么敢的?”
  ……
  跟汪广洋预想的不同,朱重八朱皇帝在接到杨少峰通过通政司递上来的奏本之后并没有感觉头疼,反而笑的十分灿烂。
  胡俗?
  那玩意儿早该废了!
  胡姓?
  不禁了胡姓,北方汉人大量用胡姓的,他们能把自己当成汉人?
  既然他们都不把自己当成汉人了,那他们还能把自己当做是大明的百姓?
  禁,必须禁!
  还有这个收继婚,这他娘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破玩意儿,不把这种胡俗禁掉,人又与禽兽何异?
  然后,朱重八朱皇帝就派人把李善长、胡惟庸还有刘伯温、杨宪等人都召集到了一起,准备商量商量废止胡俗的事儿。

第123章 废禁胡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