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能力、且对外拥有商业交流的组织,是欧大陆的CERN,他们在全球各地拥有广泛的合作网络。
  “而且据我所知,他们也没有在赤道和两极部署过量子传感网络,如果我们想这样做,只能从头开始搭建。”
  林渡很快给姜行矩算了一笔账。
  外国人的工作效率不高,从技术可行性分析开始,到技术改造、原型设计、生产、实地部署这一系列阶段,就算一切顺利,少说也得三年,且至少得准备三千万美刀!
  “没必要重新研发生产。”
  姜行矩知道之所以这么耗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设计能适应极端气候条件的量子传感器了。
  可这些都是奔着长久运行去的,姜行矩根本不需要!
  “我们买成品,然后让他们在成品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只要能成功运行一次就行!
  “还有,钱也不是问题!我创业这么多年,赚了这么多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老师,就这样说定了!”
  “等等,还有那什么破壁者……”林渡还有话要说,但姜行矩已经果断地挂断电话。
  他当然要把这种事交给林渡去沟通,否则不是白瞎了这大好的人脉了嘛!
  也只有以林渡的身份地位去谈判,才有可能把时间压缩到一年甚至半年以内!
  不过话说回来,论文什么的都是附带的。
  他真正的目的,就是去极地寻找系统的漏洞!
  因为他始终对《凛冬宣言》中的两句话念念不忘。
  ——当雨滴悬停在算法漏洞的奇点,让我们用瞳孔焦距,测绘虚数坐标的起义地图!
  ——让每粒悬浮雨珠,都折射被删除的真相!
  林渡可能没有发现,亦或是发现了也并没有在意。
  但姜行矩可敏感得很,这两句话的指向性也太明显了,第一句可能是指向一个“坐标”,第二句更是直接明示“真相”!
  而这些,都跟“悬停的雨珠”有关!
  姜行矩这辈子从未见过悬停的雨珠,想想也是,若宇宙为模拟系统,能量最低原则将驱动算力资源动态分配,人口密度与空间分辨率呈负相关。
  所以显而易见,人类活动越频繁的区域,系统所分配的算力就越多,反而越不可能出现漏洞!
  只有两极——这种几乎没有人类踏足的地方,才可能发现明显漏洞。
  他想去看看,这个起义组织——姑且称之为“凛冬”吧,到底给他留下了什么真相!
  重新找到目标的姜行矩,自信心全部回来了。
  他慢条斯理地开始收拾书房卫生,然后,回归工作。
  “这分布式算力平台还真是有点难搞,草率了。”
  姜行矩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眼里冒出的精光证明,他反而被这种小难题激发了斗志!
  “为了赚钱,熬个夜先!”
  ……
  夜深人静。
  无人知晓此时的宏远大学,有几个不速之客悄然而至。

第22章 目标,北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