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玄、张公瑾两人守在门外,其他人都汇集到了秦王府书房时,其实不必李世民说什么,大家心里都已经明了,必定是有大事要做。只是不同的人对此事有不同的想法,毕竟人都有权衡利弊的本质,当自己的利益跟领导挂钩时,那发挥出来的能量才是巨大的。
尉迟恭的想法很简单,只盼望秦王一声令下,拿起马槊准备造反,他早就想弄死李元吉和李建成了,这些日子活的实在憋屈。反正不弄死他们,他要是参加北征必死无疑。怕就怕秦王殿下容忍,甚至去洛阳避祸,那自己的这条黑命就真的没救了。
秦琼、程咬金、张公瑾都是官宦世家出身,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三人也都在北征之列,如果去北征要么效忠太子,要么就是死路一条。三人都曾经跟过王世充,觉得王世充这人格局不行,所以早早就投唐了。
投唐之后就一直跟着李世民,让他们效忠太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跟李世民除了君臣之外,战场上可是生死战友,不管李世民打算怎么干,自己跟着干也就是了。
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也不用多说,一个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一个是长孙王妃的亲舅舅,本就是荣辱一体的,要死就一起死,要富贵就跟着富贵。眼看着李世民羽翼逐渐被修剪,拼一把是必须的,因为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或许其他人都不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做打算,但是长孙无忌肯定是知道的。
老将屈突通本是隋朝名将,这可是李渊起兵攻打长安时最大的障碍,战败之后投降了大唐。李渊认为屈突通是个忠臣,所以就没杀掉。
屈突通武德初年就投降了大唐,一直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也是李世民极为信任的人。一直担任秦王府行军元帅长史,等到李世民灭了王世充、窦建德之后,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府。
自从洛阳有了天策上将府,屈突通这些年一直在镇守洛阳,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李世民对老将军的信任。至于侯君集、段志玄,那都是李世民刚起兵的时候就主动来投的,也可以说两人都是李世民的班底。
李世民的不少手下在长安,但是洛阳其实还有一大波人,只是这些人毕竟不在眼前,李世民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值得信任,所以这次密谋主要还是以在长安的人为主。
李世民环视了一下四周,在每个人脸上都停留了片刻,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这里武将不少、谋臣不多,搞阴谋诡计可不是名将擅长的,那是读书人的特长,杜如晦和房玄龄哪里去了?
李世民刚酝酿了半天感情,瞬间憋了回去,对长孙无忌说到:“辅机,房乔和杜如晦呢?”这两人李世民早就已经派人通知过了,这都开会了居然没到。
长孙无忌说到:“殿下,臣派人去通知过了,只是两人都说,都说。。。”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吞吞吐吐,不由得火起,怒吼着问到:“他们二人到底说了什么?”
长孙无忌答道:“他们说陛下明确告诉他们两人,以后不准跟秦王殿下来往,所以就不来了。”
李世民听后直接暴怒了,怒吼着对着尉迟恭说到:“敬德,拿着本王的佩剑,去他二人家中好好慰问一番,要是他二人不来那就动手宰了他们二人。”
尉迟恭听后躬身施礼道:“臣遵命!”说完双手捧起李世民的佩剑,出了房门就去找房乔和杜如晦了。
书房内又开始大眼瞪小眼,李世民好不泄气。
房玄龄府。
书房内一张矮几,有两个人正在面对面跪坐,矮几上一壶酒两个酒杯,酒菜不过一碗炒熟的黄豆而已。
房乔字玄龄,后人经常称呼为房玄龄。今年已经四十八岁,国字脸上三缕须髯,胡须中有些已经白了,幞头也盖不住两鬓的斑白。说不上好看,但非常有威严。据说唐代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这个年纪已经算是高寿了。
矮几对面正是杜如晦,杜如晦虽然比房乔年纪小一些,但是也已经年过四旬了,同样国字脸上三缕须髯,只是脸色有些发黄。
两人前几天就收到了李世民的秘密邀请,这两人在当世可都是顶级的人才,他们实在太了解李世民了,对李世民所图所想了如指掌。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没去,不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知道李世民到底下多大的决心,所以两人躲在房玄龄家密谋。
房玄龄小口的喝了一口酒,丢进嘴里几颗黄豆,先开口到:“克明,今晚秦王殿下密谋,你如何看待此事?”
杜如晦也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对着房玄龄说到:“今晚怕是去的人不少,小弟猜测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段志玄等一干武将必定在场,这些人跟秦王一样退无可退。长孙无忌、高士廉是秦王的亲戚,必定也会在场,至于其他人小弟就猜测不出来了。”
房玄龄说到:“为兄猜测也大致如此,如今秦王殿下退无可退,陛下对太子的支持远超以往。前些日期传出来秦王要洛阳避祸,实在不知殿下到底作何打算。”
第48章 秦王府密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