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葛明、刘氏还有福伯,葛明这才对葛三爷说到:“父亲,您觉得张春来做饭食的手艺如何?”
葛三爷吧嗒吧嗒嘴,好像还在回味刚才的美食。
“为父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好吃又好看,做法也都非常新奇,怕是王府的厨子都做不出来。”
葛明又问刘氏:“母亲,您觉得呢?”
刘氏说到:“为娘还不如你父亲有见识,在为娘看来神仙吃的也就这样了吧?”葛明很想说神仙好像只吃香,不吃饭的。
“父亲、母亲,咱家开个酒楼吧?不为了赚钱,主要是想让别人也能吃上好吃的东西。再说开酒楼需要请不少人手,就从庄子上找,每家都能多点进项。”
葛明这样说的原因是父母都看不起生意人,而且根深蒂固,这也没办法,阶层的鸿沟是无法跨越的。所以不能说为了赚钱,葛明刚回府那天看过家里的账簿,好像家里确实没什么进项,很有必要增加一点进项。
本来福伯、禄伯、葛明和张春来几人商量过,只是想弄个小吃店算了,多养活几个庄子上的人,也能赚点小钱。但是刚才听到秋收之后大堂哥要成婚,葛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到时候亲朋肯定不少,酒楼可以趁这个机会打响名号。
葛三爷思量了半天才开口,对福伯问到:“刘福,庄子上的生活如何?”
福伯赶紧说到:“回禀阿郎,咱们庄子算是好的,勉强能吃上饭,庄子上的孩子光着屁股到处跑,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葛三爷听完之后捶了捶矮几,对葛明说到:“庄子上的人都跟为父出生入死过,只是为父不懂经济之道,没能让庄子上有更多的进项。不过为父思虑着,这些饭食都是以前没见过的,此事或许能成。”
“眼看着天下逐渐安定,富户也会慢慢变多,所以为父同意了。不过有两个要求,第一是明儿不能参与,要以学业为重,最多出出主意。第二是对庄子上的人好点,把工钱定高一些。”
葛三爷虽然长得钟馗一般,好像没有长相那么鲁莽。葛三爷总结了做生意非常重要的两点,没见过的吃食就是垄断,天下安定客人自然就多,客源的问题不用发愁。
“父亲大人说的是,孩儿自然以读书为主,只要张春来每天能送点好吃的给孩儿就行了。”
葛三爷听完哈哈大笑,说到:“看来这才是你的目的,不过这也不怪你,为父吃过这样的饭食,以后也不想吃其他饭食了。”说完起身回了房间。这样酒楼的事就算是敲定了,至于选地方、招人等等事,自然福伯去处理。
等葛三爷走后,刘氏这才对葛明说到:“明儿,你刚才说这个甜食,是你在庄子上做出来的?你用的糖霜好像跟为娘以前吃过的不一样,更加甘甜,而且不是黑乎乎的。”
葛明答到:“母亲,这是麦芽糖,孩子亲自做的。”
“什么?糖也是你做的?”刘氏有些不可置信,本以为是葛明买的糖霜,然后做出了一些甜食而已。
“是的啊,福伯当时也在场。”葛明说完一指福伯。
福伯也对刘氏说道:“回禀夫人,确实如此,老仆亲眼所见。当时老仆还跟小郎君说过,麦芽糖的做法一定要保密,这可是能赚大钱的东西。”
刘氏听完福伯的话之后若有所思,葛明和福伯都没打扰。半晌之后刘氏才说道:“明儿,可还有麦芽糖?有的话拿过来为娘看看。”
看来做生意母亲比父亲好像更加在行一些,开酒楼其实远不如做麦芽糖赚钱,麦芽糖多简单啊,这东西装到坛子里,可以满大唐的卖。
麦芽糖虽然起源非常早,但是直到后世才算定型,糯米加大麦芽才是最佳搭配。葛明前段时间就已经跟着袁老道学完了诗经,诗经里面就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两句,袁老道的解释葛明还记得,意思是原野土地肥沃,原本苦味的堇、荼也像饴糖一样甜蜜,其中的饴就是发芽谷物熬制出来的甜味液体。
虽然很像麦芽糖,但绝对不是葛明熬制的麦芽糖。这就好像是酒一样,粮食发酵会产生酒,商周时期就有了,但一直到唐代,酒基本都是浊酒,因为工艺不行、酒曲纯度也不够,所以才有了绿蚁新醅酒的诗句,说明了满是杂质。
葛明回答到:“孩儿带回来了一些,做甜食用掉了一点,还剩下不少。”
刘氏听完之后对福伯说到:“刘福,你去明儿跨院一趟,把麦芽糖拿过来。”
这时候房间内只剩下葛明和刘氏母子二人,葛明对刘氏说到:“娘亲,难道是想让更多的人吃到如此美味的甜食?”
刘氏听葛明如此说,微微一笑说到:“明儿说的对,为娘正是这个意思。”葛明心里暗笑,做生意就做生意,不过咱们是官宦人家,哪里能做那种低贱的商贾之事,换个说法就好听多了。
一会福伯就抱着一个小坛子回来了,面露苦色,把坛子往矮几上轻轻一放,这才说到:“夫人,这糖就剩下一点底子了。”
第69章 娶个公主回来伺候娘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