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翠微居  h小说 早起醒来刘秀已经不在身旁,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开始了自己忙碌的一天。让人送刘阳、义王去师傅那里读书;中礼不肯让宫女替她梳头,非要我给她弄;才梳到一半,那边红夫和弟弟刘苍为争玩具打了起来,吵得人仰马翻。
      好容易将这几个小鬼打发掉,让宫女黄门带他们到园子去逛,已经是辰巳交替。陈敏悄悄走到我跟前,我这才想起昨晚的事情来:“让你天亮给我回话的,怎么早上没见你人影,又上哪玩去了”
      她莞尔一笑:“贵人吩咐的事,奴婢哪敢贪玩忘了呀。贵人你肯定想象不到,那个郅恽一早上了奏章,说什么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于社稷宗庙何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
      “哦”我托腮笑道,“陛下如何应对”
      “陛下非但未责,反而赏赐了他布帛一百匹,还下令将昨个夜里放行的东中门门候贬逐到参封县去了。”
      我笑了下,没做声。
      陈敏奇道:“贵人好像一点都不惊讶”
      “合情合理,无以为奇。”沉吟片刻,我喃喃道,“郅恽这个人倒是个有些见识的,不比那些俗吏。”
      “诺,奴婢查过了,此人精通韩诗、严氏春秋,知晓天文历数。”
      “倒真是个有才的陛下可还让他干什么了不会仍是让他回上东门做小小门候吧”
      “贵人真是料事如神,陛下命他教授皇太子韩诗。”
      我心中一凛,昨晚上才想着调查这个郅恽,看看是否可收为己用,没想到居然仍是晚了一步。
      “只是教授韩诗”
      “诺,陛下命在殿中侍讲”小丫头机灵得很,显然也早已猜到了我的心思,眨巴着眼笑说,“侍讲殿中,只需将四殿下的课业重新调整一下,亦能腾出时间一块听讲。”
      我笑了,刘彊的授业师傅拜的乃是太子太傅张湛,此人矜严好礼,在整个三辅堪为百官仪表典范,深得人心。虽然刘阳的皇子身份不如刘彊的太子,但我却总想着能尽我最的努力给予他最好的教育,就如同现代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千方百计的供子女上重点名校,报考各类补习班。
      刘彊作为皇太子能够享受的物质条件自然是最优渥的,这一点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制度所定,这是没办法强行僭越的。但是刘彊这孩子到底能学到多少,这就得看个人先天的资质以及后天的努力了,满朝文武都在关注着这位年轻的皇太子,期待着他的成长,只因为他是皇太子,是建武汉帝的皇位接班人。
      “贵人,四殿下回来了。”想得太过专注,直到陈敏在我耳边接连提醒了两遍,我才回过神来。
      刘阳发梳总角,安安静静的站在门口,我向他招了招手,他刚跨进门来,身后便咻地蹿出一条娇小的人影,飞扬的笑嚷着:“娘,我跟你说,四哥哥今天没听师傅的话,师傅要打他手心,他还跟师傅顶了嘴”
      刘阳变了脸色,但也只是瞬间的事,他沉着脸冷哼了声,没理会义王的告状。
      陈敏见他俩回来,早忙着出去张罗午膳,左右没有外人,我将刘阳招到跟前,很严肃的问他:“你妹妹说的可是真的”
      他倔强的抿紧唇不吭声,只是还不懂掩藏情绪的小脸上泄露着少许不屑。
      我不露声色的问:“今天讲的什么”
      “论语。”
      义王在一旁补充:“师傅今日教第一篇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她摇头晃脑的正念得不亦乐乎,换来刘阳一顿白眼:“去,一边玩去你懂什么”
      义王不服气的说:“是啊,我是不懂,不懂才会去求学啊你最聪明,最了不起娘,你不知道他心眼有多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师傅较劲,反问师傅这教的算是鲁论语、齐论语还是古文论语他成心捣蛋,自己不想学,还害得我跟二哥哥、三哥哥他们一块没得学”
      刘阳涨红了脸,微现怒意:“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夫子的弟子、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传自今世,载于文字的已有三种版本鲁论语载二十篇;古文论语载二十一篇;齐论语载二十二篇既然师傅今日教导论语,我好奇他教的是哪一本,问一下又有何错”
      一席话说得义王目瞪口呆,半晌才怔怔的问:“那你认为哪一本最好”
      “差不多。”
      “怎么差不多呢你又怎么知道差不多的呢”
      刘阳横了她一眼,没吱声。我忙打岔道:“以后求学虚心些,别老自以为是。去,洗手准备吃饭。”
      义王虽然聪颖,到底还是小孩,兄长超乎寻常的博学并没有引起她太多的关注,听到有吃的,她举起双手欢呼一声,笑着跑了出去。
      “别太得意忘形了”我屈指朝他脑门上敲了一栗子,“有时候卖弄过了头,反显得自己浅薄无知。”
      他一震,低下头去闷声回答:“孩并无卖弄之心。”
      “我听说前阵子你已经学到春秋了”
      “不是春秋已经读完了。”
      “哦”我有点讶然,却还不至于惊骇,“那现在在学什么去年学的是礼记对吧我还记得那会你整天捣鼓什么戴礼、小戴礼的现在教的又是五经的哪一本进度会不会太快,学得会不会太累”
      “现在开始学尚书梁侯说,如今太学所授乃隶书所载之今文尚书,共计二十八篇,若能找到古文尚书,则卷中所载多出十六篇。”
      我对这些古今版本实在不感兴趣,又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照实讲出来,生怕给这孩子树立不认真读书的坏榜样,于是假模假样的点头称是,心里却仍是记挂着他小小年纪能否跟上这种填鸭式的讲课方式和速度。
      “阳,你觉得你比邓氏那几个兄弟学得如何”
      “梁侯世子邓震学得比我好,梁侯常赞他”
      还算诚实,我点点头。
      “不过”他顿了顿,抬起头来,脸上有了骄傲的光彩,“邓氏兄弟十三人,每人却只攻一项专长,梁侯并不多教。孩曾问其原由,他说此乃个人的资质有限。”
      我忍不住皱眉:“梁侯说的在理,学问贪多不精,不过尚书你还是得花些心思好好读懂它。”
      乌眸闪了一下,他咧嘴笑了:“孩明白娘的用心,定会好好研读尚书,不让娘失望。”
      真是个冰雪聪明的孩子,这样的明白事理,懂得分寸,实在是已经超出了他的年龄。
      我拉着刘阳去用膳,饭快吃完的时候才想起来,急忙提醒道:“你父皇让郅恽教授太子韩诗,讲学殿中,你得空可去旁听,只是有一点,切忌恃才傲物。”
      他顺从的点了点头。
      这孩子的书果然没白念,吃饭的时候绝对遵循礼仪,从不随意讲话聊天,有板有眼的架势实在太过肖似他的父亲。
      用完午膳,方才撤下食案,殿外代卬独有的嗓音已尖声传了进来:“陛下驾到”
      不等我出门迎驾,义王已带着两个妹妹飞快的跑了出去,一路嚷嚷:“父皇父皇你什么时候再带我们出城狩猎”
      头戴通天冠的刘秀一派儒雅从门外进来,中礼扯着他的裳裾,尾随其后,红夫却直接张开双臂拦在他跟前,示意要他抱。
      刘秀连眉头都没动一下,依然微笑着蹲下身来,没等他抱起红夫,身后的中礼已纵身跳上他的背,用胳膊勒着他的脖子,笑不止。
      我不由叱道:“没规没矩的,赶紧下来”
      中礼偷偷瞟了我一眼,平时我说一她绝不敢顶嘴说二,当然前提是刘秀不在的时候。刘秀在,她狗仗人势,压根没把我的话听进去,只稍稍一愣,随即继续吊住父亲的脖子,撒娇道:“娘又教训我了,父皇你下个诏书让娘以后都不许骂我吧。”
      前有刘红夫,后有刘中礼,边上还捎带个刘义王在那不住拍手起哄,声叫好,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模样。我见刘秀仍是笑眯眯的没有半分火气,不由板起脸,怒道:“还不给我赶紧下来,真是没没小。”我作势扬手,对中礼瞪眼恫吓,“再不下来,小心我你”
      “父皇,父皇,娘很凶是不是”
      红夫依偎在父亲胸前,咯咯的笑:“娘太凶了,红夫喜欢父皇,不喜欢娘”
      义王双手抱胸,故作深沉的清了清嗓子,学着刘秀的神态眯起了眼,笑语盈盈:“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
      她的一双眼睛酷似父亲,这时刻意模仿着刘秀的形容笑貌,那股子娇憨的神态,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当着这些子女的面,我的脸皮终究不够厚实,火候欠佳,一时间耳根子隐隐发烫,像是要烧起来。匆匆瞅了眼刘秀,他却跟个泥菩萨似的,完全无动于衷,任由小女作弄始终没有半分怒气。
      “下来父皇在朝上忙了一上午,已经很辛苦了,你们不该这么折腾父皇”刘阳开口,俨然一副小人
      高地sodu
      的模样。
    &nb

季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