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68 君臣父子之义,皇子远调封邑[1/2页]

【绮户重阁,行风织念】 时起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楚魏帝缓缓地审视了众多皇女,淡淡开口说道:「怎这麽安静?刚刚不是聊得很开心吗?」
      「待父皇教诲行风双手一揖,恭谨地说道。
      「教诲?若真眼里还有朕的存在,近日就不会发生这等丢人现眼的丑事。」楚魏帝冷笑,几句话不带怒气,却更有莫名的压迫感。
      行风听这几句话是冲着行歌与江行契而来,眉头微微一皱,却因不知楚魏帝意欲如何,无法作声。众人也不敢回话,有些人垂首看着锦履默然无语或事不关己,也有几个面带几分看好戏的兴味,眼光在江行契及行歌身上不怀好意地打转。比较胆小或者不知做了什麽而心虚的人,竟簌簌发抖起来。
      「今日家宴,朕倒想听听你们怎麽打算?别以为做了什麽事,都当朕不知!为了储君之位用尽心机,陷害彼此?还有人觊觎弟媳,尽做些荒唐的事。不顾朕的脸面,礼义廉耻也不要了?兄不兄、弟不弟,日後是不是父不父,君不君,臣不臣?」楚魏帝这句话才真有了怒意!虎眸炯炯扫向了江行契,掠过行风又射向了行歌,再转向其他皇。
      行歌听了这话,羞赧不已,手心沁着冷汗,背脊也湿透了。这是表示楚魏帝已经清楚契王与云王对自己的非分之想。但对自己,是否如同贤妃暗示,除之而後快?只觉得这晚宴山雨欲来,分明是鸿门宴。
      忽而一只手撑住了行歌的背脊,行歌侧了头,行风的手坚定地抚着她的背安抚着。一股暖意由背後传至心脾,稳了她的心神。她的心泛了些酸楚,更多感激。
      「太你先说说,如何齐家?」楚魏帝语气冷淡,眸光注视着行风与行歌,他没错过行风伸手扶持行歌的动作。心想自己的儿倒是个多情种。先前几年宠爱侍妾,现在转为疼宠太妃,连一句都说不得了?
      「…」行风听楚魏帝这话拿自己先开刀,明白楚魏帝不满之处在於东宫前阵的乱象闹到了朝堂上,故而受罚削减俸禄三成。
      「齐家始於正心修身,心正则视清,言行谨慎遵礼度。齐家重五伦,君臣父之义不可僭越!治家之道,始於团结,规矩建立,内外有分,各司其职。不在其位,不容野心谋政。逆伦常,则人人得而诛之。」行风这段话回应了楚魏帝对众皇的责难,也同时间教训了觊觎储君之位及太妃美色的众兄弟。
      接着行风继续说道:「论内外有分,如今太妃已立,东宫内庭由太妃掌管。前次东宫宫人作乱,已就地正法。获罪之侍姬押於小院听候发落。因儿臣任性妄为而致楚魏朝堂、後宫不分之罪,难以卸责,鉴此,儿臣自请年後与兵部刘启押粮至北疆梨城,并监探北越军情,戴罪立功。」
      行风一席话说得不急不徐。但行歌听行风这麽说却有些讶异,眼眸偷偷瞟了行风一眼。
      「准。」
      楚魏帝瞪视着行风,见行风眉眼不动,面色如常,镇定如斯,想来早有赴北疆探查的打算,只是随着自己质问,顺道提出。
      近来北疆情势不稳,他原就有意遣人赴北疆查探。太对北疆经营已久,若由他赴北疆梨城自是最好。但太难道不知,因东宫治理不严,惹出几个乱足以动荡他的储君之位?
      几名朝臣在封笔封玺後与萧皇后联合谏请另立太一事。他仅淡然表示此是兹事体大,还要商榷。此时太提出远赴北疆,实在有些冲动,并未顾及太目前在朝现况。
      但,是否太已算计到这点,所以才自请远赴北疆,以掌北疆兵权?但这北疆军对离楚魏京城路途千里,於太无用,除非太联合北越才有可能危至楚魏朝。若他未有废储之意,太也没有反叛动机。
      「谢父皇恩准。」行风淡然说道。
      楚魏帝凝视着行风,想要判断行风的真意,但他这儿一向面容表情淡漠,鲜少流露情绪,思度利害关系与他对朝掌控,心下有了主意。
      其余几名皇见行风自请押粮至北疆都有些许讶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太何必抢着做。心里也各自有所盘算。
      但楚魏帝接下来所说的话,更让众人震惊。
      「契王、云王、晔王、律王听命!契王赴赢州,、云王赴凌霄、晔王赴锦城、律王赴崎山!槐月赴封邑就任!」
      楚魏帝提声突如其来宣布了这个消息,连萧皇后都有些震惊,转头看着楚魏帝一脸莫名其妙
      不若赢州辖幅百里但多山区离京城最为遥远,驾快马奔驰也要约莫7天的时间;汴城、凌霄、锦城封邑并不大,但却物饶地富,分别围绕着京城,仅需3天时间便可抵达。
      几名成年皇早有封邑,只是迟迟未受命赴任。但谁愿意至封邑呢?眼下楚魏帝要他们各赴封邑,岂不是灭了他们对皇位的期盼?
      萧皇后瞧云王也让楚魏帝远调至封邑,无疑是夺了他未来登上皇位的继承权,巩固了太江行风的东宫之位。云王原是她栽培的人选,楚魏帝这做法,是在削去她对未来的希望。针对的人并不是云王,而是她!前几日不是还削去太三成俸禄吗?何以有如此大的转折?百思不得其解,却又有另外盘算,便也没有立即发作。
      而江行契则是脸色铁青,没想到父皇这次真的将自己赶出皇宫,难道真的不顾自己是长,夺去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只是因为他觊觎太妃而已?这一切难道是江行风去运作的?可是若是江行风去楚魏帝那里告状,为何连律王也让楚魏帝远调崎山?不过不管怎说,他们的封邑都围绕着京城,绝对没有自己的赢州来得远,楚魏帝分明想藉山势困住自己!
      行风则是微微咬了牙,律王素来与己交好,可算是东宫人马。如今楚魏帝此举,看似护着自己的东宫之位,让几个争储的年长兄弟各赴封邑,看来再也无法与之争夺储君之位,但远调律王实则削弱自己的实力。接下来,是否要削去自己的太兵权?为何会突然有这命令下达?忽而顿了顿,似乎明白了什麽。也就默不作声,面无表情地看着对面的江行契、江行云与江行律。
      就在此时,江行云抬首瞧了一眼位置在他正对面的二皇临王江行临,嘴角噙着一抹难解的意味。
      江行云这一眼神,落在了行风的眼底,心想,云王与自己的想法不分伯仲,但他究竟是输自己一着。临王也成年,为何这次调赴封邑却没有他?所有人自然会怀疑这一切是临王运作而成,但江行风却有其他想法。这次临王不过是代罪羔羊罢了。怀疑他不如等着犯人自行承认。而律王与自己眼神交会时,已心领神会。律王的眼神虽有些忧虑,在行风的示意下,律王掩去了不满的眼神。
      二皇江行临知道江行云打量着自己,但他无暇顾及,只是望着楚魏帝,虽有一点难以理解父皇的命令,但终究是歛了眉,没有任何动作。
      而贤妃眉眼不动,缓缓地拨动手一串珊瑚珠链。德妃与四皇江行晔则是双双抬眸看向楚魏帝,一脸无法接受。
      一时间,厅里的气氛极为诡异,众人面面相觑,而那几位皇呼吸粗重起来。
      「陛下何以突然有此决定?」德妃终究是按耐不住发了话。
      果然。
      行风在心里轻笑。
      「德妃何以有此问题?几位皇不都届弱冠之年了?按照楚魏朝祖制规矩,德妃有什麽意见呢?」楚魏帝侧头冷冷地瞥视了德妃一眼。
      德妃对於立储之事着墨甚多。她的确曾於近日在楚魏帝耳边叨念着各皇的不是。江行契的逆伦荒淫,江行风的懦弱无能,江行云的不负责任,江行临阴沉满肚坏水、江行律狡诈如狐。可是为何远调封邑的没有临王,却有晔王?
      四皇晔王江行晔为人温和有礼,德行高洁,近年频频与朝臣结交,议论朝政,颇有积极崭露治事之才的态势。因四皇刻意与朝臣接近的缘故,德妃陈氏亲族自然与朝臣结党。民间更传出晔王爱民如,必是仁君的美誉。情势看来俨然有陈氏世族即将崛起的味道。可是这再再踩到楚魏帝的脚板上。当今皇帝未驾崩,晔王便有仁君美名,岂不是践踏当今皇权权威性,威胁楚魏帝皇权?
      更别说这仁君之名,打从何来?是晔王让人发放钱财给那些乞丐与僧众。
      楚魏帝自誉治国严明,立法治,重农商,男耕贩女织绣,兵强民富,京城内歌舞昇平。又因力行劳动换取米粮钱财的规矩,故对好吃懒做不愿劳动之乞丐极为严厉。凡遭官兵捉住者,皆派往河滨疏濬或筑堤防,包膳食住宿。但仍有些乞丐为了自由生活,宁可蹲在街角乞讨过日。
      而僧众在楚魏朝亦被归类为不事生产之徒。虽然不是全部的僧众都是不愿面对世俗残酷与痛苦而遁入空门,但对楚魏帝来说手足完好,却不愿工作,由民间奉养的人,於楚魏国一点用处都没有,自然一点尊重也不给。但世俗人世痛苦极多,心灵需要宗教慰藉者众,故楚魏帝仅能采不鼓励出家、也不支持盖庙的消极原则默许僧众化缘或受信众供养。
      晔王明知如此,却去乞丐群聚的街巷死角及庙宇发钱财,不正是打楚魏帝的脸,存心与楚魏帝过不去吗?博得了美名,却失了楚魏帝的信任,得不偿失
      「那为何临王能够留在京城?」德妃不服气地问道。
      「临王行事沉稳,足智多谋,是辅佐朝政之良才。晔王仁心爱民,应至地方历练,体现其仁心,不是更好吗?」楚魏帝淡淡说道,虎眸凝视着晔王。
      晔王听自己的父皇这席话,虽是称赞自己仁民爱物,但难道不是在暗指自己不是佐政良才?
      「父皇此话可是在说儿臣、大哥、三哥和七弟都不如二哥?」晔王心里不甘愿,便表现在脸上。更将其他几个皇也拉下水,就是要制造同仇敌忾的氛围。
      瞧他一脸不驯且挑拨离间的模样,让楚魏帝叹道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野心恁大,自以为是!挑了眉,振声斥道:「大胆!岂敢揣度朕的心思!都忘了我方才说的话?还是没听见太说的君臣父之义该当如何?挑拨朕与诸皇父之情的话由你说得?心眼恁般卑劣!果真不能成器!枉费必成仁君美誉!」
      晔王见自己话语上得罪了楚魏帝,吓得咕咚一声双膝跪地,惶恐喊着:「儿臣不敢,儿臣知错了,请父皇息怒。」
      几个皇见情势变化,竟趁此争相表态,意欲塑造兄友弟恭的印象,此起彼落地叫道:「父皇,四弟不是有意的,只是一时冲动!请父皇宽恕四弟!」
      「父皇,四哥说话一向直爽,一根肠通到底,不知遮掩心思,决无挑拨之意,请父皇饶恕他吧。」
      「父皇,四弟一向心思单纯,做事未瞻前顾後,但本性善良厚德,对街角乞丐也是照顾有加,可见其仁心。这是一场误会,请父皇宽恕四弟。」
      行风听着几个皇兄弟如此"帮助"晔王,内心冷笑。这些话到底是在雪送炭或是落井下石?
      楚魏帝越听越生气,大喝道:「通通住嘴!」
      **********************
     

068 君臣父子之义,皇子远调封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