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必须符合实际,更何况革命的前提是必须拥有革命思想指导,而现在这天域这种思想从何而来?当年革命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套革命思想,导致民众是盲目地进行革命,是以好奇的态度对待这种“新生”事物。
如果将这些世家子弟逼急了,谁干不出来?而且,他们已经上过一次当,当年相信这下层起义领袖懂得人间疾苦,可能会将民族带向新的曙光,结果他们被骗了,非但自身财物被洗劫一空,而且再度将天域引向黑暗,如果不是宁义武和赵定龙这些人顶着,这天说不定还真塌下来了。
难道这些人还愿意相信革命?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宁义武也不愿意二度革命,他不愿再做激进派,更愿意做个稳健派,除非事情果真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人心丧乱得连黑白都无法分清的地步,他才会采取更加激进的办法,那就是地下革命。
因为,宁义武深爱着这一片土地,无论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迫害,他就是这样无私地爱着他的人民,他不愿意老百姓如此牺牲,他更希望这些受尽苦难的老百姓能够见证新秩序的到来。
这种伟大的人格精神,常常不被人理解,宁鸿远也常常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发动革命,偏偏要由上而下来实行统一,但宁义武总是说,“我爱这个民族,更爱天明大帝,逍遥剑仙他们留给我的文化遗产,我希望他们能够活下来。革命的代价太大了,更何况,我们周围现在还存在着人吃人的蛮夷,我不想让他们有机可乘!”
这就是伟大,真正的伟大。
宁义武不愿自下而上的发动革命,除了是他深爱这一片土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这天域南北两方到了这个时代,居然还存在着人吃人的社会现象,为此,宁义武更加不敢豪赌一把,万一正在进行革命的过程当中,这南北蛮夷进行两面夹击,而内部又在革命,天域文化恐怕真就被毁灭了。
到时候,他宁义武非但不是拯救苍生的伟人,反而是毒害苍生的罪人。
而且,一旦彻底革命,那么许多贵族一定不会答应,他们已经习惯了军功体制。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这八大长老,即便你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作为旧世界的产物,旧时代的黑暗,为必须被革命事业所消灭,以鼓舞革命热血,假设这时候你手中也拥有一口气毁灭一个军团的武境能力,即便你知晓这将会元魂归天,可当那些革命分子将你的头颅推上断头台的时候,你难道就这样一声不吭地走上断头台?
阶层矛盾,可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化解的,武境世界的革命往往非常之残酷,远比地球的革命残酷百倍不止,当年天明大帝破除奴隶制度,发动革命,死伤无数,所以,他明确地将其记载在史书之上,期望后来的子孙们,不要轻易再发动革命。
宁鸿远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层利害关系,所以,他不敢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更不敢将这天域的“拉瓦锡”送上断头台,他知道,他一旦生搬硬套地球那一套理论,这个天下只会更乱,所以,宁鸿远更愿选择入乡随俗。
武境世界有武境世界的文明进化之道,地球有地球的文明进化之道,有相同,也有不同。
虽然宁鸿远深知这样做可能略显保守,但是如今天域四面之中,南北两面近乎都是文明尚未完全开化的蛮夷,这些蛮夷别说觊觎天域之九鼎,而且他们自身
第一百九十一回 革命(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