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看着数据曲线,“就像人类基因与毒砂的共生,缺陷反而成了进化的契机。”
001号少年的病房里,戴宽檐帽的男人正隔着窗户注视,他手中的注射器装着混合了生物膜的海水,却在看见少年与蒲公英互动的瞬间,迟迟没有下手。月光照亮男人的侧脸,他左脸的蝴蝶疤痕与0914如出一辙,却在疤痕下方,纹着极小的蒲公英图案——那是方舟Ⅱ号残党中,主张“基因共生”的派系标记。
“我们曾相信齿轮能创造完美世界,”男人在被逮捕时低声说,“直到看见那些在毒砂中生长的蒲公英,才明白真正的生存不是剔除缺陷,而是学会带着裂痕绽放。”他交出的U盘里,存着方舟Ⅱ号最后的研究资料:深海生物膜的核心代码,早已被秦文远当年埋下的甲骨文基因片段污染,最终只会进化成无害的荧光藻类。
凌晨,秦明站在弟弟的花房里,看他正在给蒲公英嫁接海水稻基因。“如果齿轮代表科技,绒毛代表自然,”弟弟举起沾着荧光的稻穗,“或许我们该造的不是方舟,而是能在齿轮与绒毛之间自由生长的桥梁。”玻璃上的雾气中,少年正在画新的图案:双螺旋与齿轮相互缠绕,缺口处点缀着蒲公英的绒毛。
解剖室的灯再次亮起,这次送来的是位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他在整理深海标本时突发奇症,皮肤下浮现出半透明的齿轮纹路。秦明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一行速写:“当第一朵荧光蒲公英落在蓝鲸的背鳍,我终于懂了——海洋与陆地的界限,从来不是基因的完美,而是允许缺口存在的勇气。”
窗外,梅雨停了,第一缕阳光穿过绒毛,在解剖台上投下无数个小小的光圈。秦明握着手术刀,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法医的工作,是给每个生命一个完整的句号,哪怕这个句号里带着缺口。”如今他终于明白,这些缺口不是遗憾,而是生命留给未来的钥匙,让人类在基因的暗流中,永远能找到与世界共生的方式。
太平洋的深处,曾经的方舟Ⅱ号遗址上,荧光藻类正随着洋流起舞,它们的基因链里,既有齿轮的机械美学,也有蒲公英绒毛的温柔韧性。而在千里之外的龙番市,001号少年将第一株成功共生的蒲公英,种在了陈家村的新井旁——井台上的“共生”二字,在荧光的映照下,仿佛长出了能抵御一切暗流的根须。
第96章 绒毛记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