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紫外线灯照向地面,潮湿的泥沙里埋着三十七枚贝壳,每枚都刻着潮汐时刻。秦明的指尖停在最新的贝壳上,刻着“2025.10.05
00:00”——正是案发时间,而贝壳内侧,用死者的血写着“下一个潮汐,换你们成为刻度”。
解剖室的灯通宵未灭,秦明对着贝壳上的星图发呆,突然发现每颗星的位置对应着沉箱案死者的遇难时间。林当比对后颈的摩尔斯码,突然惊呼:“每个‘R对应的日期,都是沉箱案凶手的庭审日期,凶手在倒计时!”
凌晨三点,林涛的电话惊醒了两人:“滨海湾发现三十七艘废弃渔船,每艘船底都画着齿轮与海浪的标志,其中一艘的冷藏舱里,有具风干的尸体——后颈刻着‘秦明。”
当他们赶到码头,冷藏舱的门自动打开,冷雾中飘出张纸条,上面是用混凝土写的字:“潮汐会磨平齿轮的齿纹,但磨不褪沉箱里的惨叫。”秦明注意到尸体手腕的螺旋骨折,与首案死者完全一致,而尸体穿着的防水服,尺码正是他的尺寸。
“这是警告,”林当握紧拳头,“凶手在告诉我们,他能复制沉箱案的死亡方式,甚至能让法医成为受害者。”她突然指向冷藏舱顶部的摄像头,镜头上的水珠里倒映着半张脸,后颈的朱砂痣下纹着“38”——和陈立在沉箱里的编号相同。
回到警局,技术科破解了灯塔的监控录像,戴防水面具的凶手在放置贝壳时,露出的手腕有三道平行疤痕——和周明山、刘建国的旧伤完全一致。秦明盯着屏幕,突然想起沉箱案结案时,海底声呐曾捕捉到第三十八个光点,当时以为是误差,现在看来,是凶手的藏身之处。
“他一直在海底看着我们,”秦明低声说,“在沉箱的阴影里,用潮汐和星图续写齿轮的证词。”林当的手机弹出新消息,是海事局的紧急通报:“检测到滨海湾海底有规律的震动,频率与首案死者后颈的摩尔斯码一致,疑似有人在重启沉箱的电击装置。”
解剖台上,首案死者的手腕突然发出“咔嗒”声,错位的腕骨竟自动拼成齿轮形状。秦明的手术刀“当啷”落地,他终于明白凶手的真正意图——不是模仿,而是超越,用海洋的永恒循环,让沉箱案的齿轮在潮汐中永远转动。
“下一次涨潮,”林当望着窗外翻涌的海浪,“会带来三十七具新的‘刻度,还是……”她没有说下去,因为答案就刻在死者后颈的摩尔斯码里,那串重复三十七次的“R”,既是复仇的号角,也是凶手留给法医的挑战书。
秦明捡起手术刀,刀刃映出自己疲惫的脸。他知道,当潮汐开始丈量死亡的刻度,法医能做的,就是让每具尸体成为最精准的标尺,在大海的咆哮中,读出齿轮从未停止的证词。而这一次,对手不再是工业时代的机械齿轮,而是更古老、更神秘的自然法则——但真相,永远藏在细节里,等待被解剖刀轻轻划开。
第109章 潮汐刻度上的骨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