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章 永不褪色的“仁”[2/2页]

雨烟倾世,情动京城 二哈本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师……”一道稚嫩的声音将南笙拉回现实。
  梳着双髻的小女孩站在琴案旁,手中捧着一方绣帕,“你眼睛下雨了。”
  “谢谢你。”
  南笙怔忡接过绣帕,苏绣帕角的银杏叶与陈逾明名片上的云纹如出一辙。
  那日他递来名片时,袖口掠过的崖柏香与父亲书房的气息重叠,惊落了她藏在琴囊底的陈年松烟墨。
  小女孩歪着头:“南老师,你弹琴的时候,好像我妈妈讲故事的样子。”
  天真无邪的语气让南笙心头一颤。
  南笙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抚了抚小女孩的发髻。
  琴囊里飘出的便签被秋风卷上树梢。
  南笙仰头望去,母亲颤抖的字迹在渐暗的天光里明明灭灭:“笙笙,陈先生托人换了进口机械瓣膜。你要把虞山琴谱续写下去,才不枉费人间这场雪中送炭。”
  泪痕在“雪中送炭”四字上晕出涟漪,模糊了墨迹,却模糊不了那份沉甸甸的嘱托。
  南笙站在原地,目光追随着那张在风中飘摇的纸笺,忽然看清背面父亲未写完的批注——“琴道即仁道,仁心当淬至星沉月落”。
  路灯倏然亮起,昏黄的光晕洒在南笙的身上,将她的影子拉成焦尾琴形。
  南笙抱着古琴走进秋夜,银杏大道尽头的公告栏贴着她的奖学金公示。
  南笙忽然停下脚步,对着虚空练习道谢的姿势。
  下次见到陈逾明,定要像父亲教的那样,行个端正的虞山派抱琴礼。
  住院部蓝光漫过手机屏幕,视频里母亲正抚摸胸口那道进口瓣膜留下的淡痕。
  南笙望着母亲眼中久违的光彩,忽然想起父亲跪坐修琴时的模样。
  他们都用同样虔诚的指尖丈量过命运的裂痕。
  她终于读懂那张在空中飘旋的便笺:
  母亲颤抖的“雪中送炭”背后,父亲未写完的“仁道”,这些温暖,终将化作续写琴谱的松烟墨,在泛黄的命途上,落笔成永不褪色的“仁”字。

第59章 永不褪色的“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