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3章 做与不做都是错[1/2页]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轰!一枚巨大的实心弹砸在了兵库津城被粉刷成白色的砖墙上,剧烈的颤抖之后,这面三天挨了上百枚炮弹的墙体,轰然倒塌。
  “大皇帝陛下,板载!”灰尘还没有落下,一直等在旁边,戴着倭式斗笠的挺身队员山次郎,立刻嚎叫着冲了过去。
  山次郎他们四天冲了七次了,从第五次开始,连他都明显感觉到了会津藩兵的虚弱,或许,这次会津藩的武士们,就守不住这座城市了。
  确实是守不住了。
  会津藩藩主松平容颂跪在兵库津最高建筑天守阁上,看着远处的大阪,脸上满是愤怒。
  “公方不会派兵前来了,他身边围绕着的全是贪鄙之辈,趁天守阁还没被击破,我们撤退吧!”
  “哈衣,殿样,我们对得起公方了,总要给会津藩留几个火种。”会津藩的家臣们当然同意这个意见,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天黑了,也是撤离的好时机。
  不过松平容颂脸色并未好多少,因为会津藩在兵库津中有两千多人,他这个藩主宰心腹武士的掩护下,依靠熟悉地理确实很大可能突围出去,但也就是他们能走了,其余绝大部分人,是走不了的。
  七月初五,中华镇东军攻陷兵库津(神户),两千三百会津藩兵只有藩主松平容颂等百余人突围了出去。
  在失去兵库津这个前沿阵地之后,镇东军很快继续攻陷了有马汤山、西宫城下町等地,大阪门户大开。
  七月十一,镇东军三万五千人分为三军,自西、南两面逼近大阪,与幕府军隔着大阪最大的河流淀川对峙。
  在瑞恩斯坦做部署的同时,郑锦水命人将由他亲自起草的檄文,传遍大阪到京都一线,进一步试图瓦解幕府军士气。
  而将军德川家治在大阪接到檄文之后,一时间竟然愣住了,他对着周围的各藩大名说道:
  “唐人在檄文中把他们的皇帝当成了整个东方世界的皇帝,但我日出之国,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如此强加在我们头上,实在让人愤怒。”
  德川家治这话,实在是说的有点没底气,承认这个词,从来都是很灵活的,被打服了承认,那也是承认。
  而且对于倭人来说,被打败后臣服,一直是他们就可以接受的选项。
  一旁的若年寄松平定信,虽然刚刚被镇东军的黑骑兵打的灰头土脸的,但这时为了避免德川家治别越说越没底气,于是赶紧岔开话题。
  “上样,不要管唐人的言语,只要战而胜之,他们说什么都是白说。
  为今之计,我等尚有人数优势,淀川之天险,应该抽调精兵,汇集在淀川边,诱使唐人来攻,以人多势众抵消唐人之铳炮犀利,只要能挫败他们一场,局面就还可以挽回。”
  松平定信虽然吃了亏,但还是坚持认为只有主动求战,趁着士气还没能维持,用人数来取胜。
  人嘛,总是很难相信他认知以外的东西,此时的倭国,教育虽然办得好,思想也很活跃,但对于最能代表近代科技的武备,了解的并不多。
  哪怕几十年后,倭国最了解西式武备的,也是以萨摩、长州等藩为代表的西南大名。
  地处倭国东北的关东地区大名,对这些了解的真不多,他们好多人还以为现在的武器装备,仍然处于一百多年前种子岛铳这种火绳枪出现的时候。
  所以松平定信虽然被击败了一次,但还是认为双方的武器差距,没到可以弥补人数差距的地步,现在主动求战是有可能取胜的。
  可是这个他自己看来还算是正常的策略,立刻又为松平定信遭来了大声的奚落。
  听到反对派不停拿他刚才被打的满头包的事情,来印证他理论不可靠。
  这让松平定信有点破防了,他站起身来怒吼道:“自古战场搏杀,从来没听说十万大军面对敌军三万余人需要守城的。
  不要说唐人铳炮犀利,他们铳炮再多,能弥补如此之大的人数差距,能使淀川天险不能发挥作用吗?”
  松平定信这话,还真不算错,确实不管怎么看,就没有十万人守城,三万人围城的道理。
  可他没想到,黑羽藩藩主大关增辅比他还会找理由,“就算形势如同松平君所说,从来就只有人多围攻人少的,且还不易成功。
  那么如今我兵力三倍于唐人,若是固守坚城,那他们岂不是更加无法击败我们?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冒险出击,坚守不出,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
  松平定信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这个角度,真是太他妈刁钻了。
  而且他还没有开口反驳,将军德川家治就做出决定了。
  四十多岁心灰意冷的征夷大将军,本来就害怕野战会遭遇大败,既然固守就能赢,那还主动出击干什么。
  “还是固守大阪吧,定好的策略,就不要改来改去了。”德川家治一锤定音,于是战略就被定下来了。
  松平定信也只能认命,虽然他总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妥,但也已经没法说服其他人了。
  。。。。
  淀川,作为大阪最主要的河流,注入的支流极多,水量还是很充沛的。
  原本河上的浮桥也已经被幕府军完全破坏,数万大军,要想渡河,就只有重新搭桥这一条路可走,这也是幕府军,最想让镇东军干的事。
  那就如他们所愿,瑞恩斯坦手握大量火炮,根本不怕淀川对岸幕府军那些小炮的炮击,完全可以从容架设浮桥。
  反而是幕府军这边,虽然他们打定主意要坚守大阪,但守城可不是单纯坚守不出就行的,城内的人心士气,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如果淀川的天险以及幕府军在淀川岸边的炮台,再次被轻易拿下的话,对幕府军的打击,将会更加的严重,甚至是致命的。
  这就是松平定信最担心的点,因为守城不但是城墙坚固就行,还得人心坚固。
  幕府军三倍于镇东军,但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这是很损伤士气的。
  七月十四,瑞恩斯坦开始指挥大军渡过淀川河,幕府军果然选择了坚守,仅仅有幕府军昭义队一千人,仙台藩兵七百人在河边堡垒和炮台上轰击镇东军。
  而幕府的火炮都是非常老式的舰炮,要么口径太小,根本打不出多少伤害,要么太过沉重,无法及时调整方向,看着打的热闹,实际上没有多少作用。
  结果就是,本来只做试探的

第573章 做与不做都是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