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私有化的派别对政治的风向比任何人都敏感,他们太害怕再次回到当初那个国有化时代。
  所以但凡有点苗头,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呼喊,鼓动舆论的力量。
  陈平波来到单位上班第一时间就是看报纸,这篇文章的笔名是一个他不认识的人。
  大多数经常活跃的南方系人员笔名他都能记个大概,但是这一次这个笔名感觉是个新人,或者说说一个新马甲。
  大概明天就会有别的文章马上回应,陈平波现在还不准备下场,现在还只是热身赛,战场也不是在报纸上。
  他需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实际的成绩来回应他们,不然说破天也没用。
  为什么?他们有西方国家的成功做背书,你没有实际的战绩来回应,他们怎么都不会认的,哪怕是官员也是一样。
  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去西方留学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别人比你成功,你没有实际战绩来证明自己,你要让别人如何信。
  就好比隔壁大胖家,他们说自己如何优越,你信吗?
  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制度和生产力的区别,别说普通人了,哪怕是体制内的很多干部都分不清。
  他们对于好坏的定义还停留在生活水平的高低,这对吗?不对。
  这是生产力也就是科技水平的区别,而不是制度的区别,哪怕古代皇帝集中精力去搞科技也会有一些成果出来,因为完全在于科学家的脑子。
  很多人对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都没有搞明白,所以在岛国的宣传上被洗脑了。
  岛国宣称他们民族的优越性,在21世纪初对网民的影响非常大大。
  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看,抛开近代200年底时间,那岛国对上华国,那他们是树上的猴子吗?包括西方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果然如陈平波所预料的那样,已经等不到第二天了。
  当天的地方晚报就开始回应燕京的那篇文章,标题是《谁能决定国民资产的遗失》
  说实话,这篇文章虽然写的很好,但是属于给瞎子抛媚眼,民众不爱看这种宏大叙事的文章,离他们实在太远了。
  怪不得在民间力量舆论上这边节节败退,这种文章以前写还可以,以前是集体主导的社会。
  现在大家已经转变成以个人家庭为主导的社会,大家都为自家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响。
  你再搞这种宏大叙事的文章,谁还能跟你共鸣,搞不好要挨老百姓的骂。
  就像80年代经济崩溃,一大堆人失业你还能搞上山下乡吗?肯定不行了!
  这时候已经搞包产到户,农村的公社的解散了,你拉人下乡谁去接收?哪家还愿意接城市下来的青年?
  第二天两边有更多人下场了,连李威都回过味来,打电话过来说热闹。
  “我说你说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写了东西想下场玩玩?”
  电话的另一头李威有些惊讶,他还没说呢陈平波居然就猜出来了,这家伙是在监视他吧。
  前面闲扯淡那么多,他可是一点都没有透露出他想要写文章辩论的意头。
  李威不

第137章 逼上梁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