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2年,人类揭开了外层空间探索历史的新篇章,用无可争辩的证据证明了,在这个深邃而又寒冷的宇宙中,我们并不是孤独的!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类顾得上去关注它。
公元2033年,量子效应集成电路制造取得突破,使量子计算机逐步进入实用阶段,计算机的使用会越来越简单。
拥有等价的神经元数目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和人脑具有的神经元数目相近,计算机硬件复杂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复杂度。
计算机存储器和处理器将集中在一个芯片内,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
以量子技术为支撑的三维全息存储将成为新世纪最主要的存储技术。量子计算机将以无型性广泛存在于各种机器中。
最初的“机器人工智能(ai)”诞生了!
随着世界人口的级数增长,有限的资源渐渐开采殆尽,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开发新的能源、加大节省资源损耗的宣传,同时通过必要的调控政策来抑制社会贫富分化来避免少数人掌控过多资源的支配权。
即使这样,人类依然被自身无止境的消耗推向了能源危机的边缘。
公元205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以19比3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木星采氢”空间探索计划的决议,由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日本、印度、埃及成立“九国二次能源开采共同体(nseec)”引领全人类向遥远的液态行星进发。
“nseec”的筹建带动了全球数百个行业的发展,其中以重工业和核能产业为主,同时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暂时缓解了一些人口大国的社会危机。
公元2057年4月,人类实现了以氢、氦为原料的冷聚变技术,同年11月,第一台“氢核动力工质发动机”在美国“贝蒂斯原子能实验室”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具备短途星际航行(太阳系内部)的技术能力。以此为技术核心的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在未来的二十年里不断推出,其中以美国的“竞速者”系列航天飞机和中、日、
引子――时代背景(大家最好读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