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泡在水中,闭上眼睛,放松全身,顿觉无比安逸,他的思绪也顺着水流游走在周身,默默感受这种舒畅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是美妙。水能利万物而不争,水性至阴至柔,绵绵密密,肆无忌惮地流淌间,将万物包容于其内。
水能给人以清净,阴寒入体,不伤身而提神。缓慢地拂过身体,每一根毛发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浮力,缠缠绵绵,似乎这周身便是流动的天道,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可道,非常道。既是不可道,这“道”之名又从何而来?
太上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固然不可道,但却可“勉强道”,上善若水,利万物却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最能贴近于大道的。
在水的围绕之下,风声渐渐停息,阳光变得昏暗,一切躁动都平静下来。悟空的思绪不再关注外界,而是顺着水收拢在身边。自然而然地,他此刻不再去想那些烦恼,不去做过多思考。但意识却很清醒,没有半点倦意。
这种状态下,全身如一幅模糊的画卷被展开。似乎能感受到五脏六腑的位置,心脏有力地跳动,周身百脉的轻颤,血液永不停息的奔涌……
这种状态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再睁开眼时,竟已是下午。悟空回到水帘洞后,开始回忆这种感觉,脑中出现一个词:内视。
内视,也作内照,道家术语。简单来说,就是能清晰地看到体内的一切。说是“看”其实并不准确,而应该是一种感觉。
其实每个人都能内视,只不过程度不同。比如生病时,会感到胃疼、心慌、胸闷等等,这就是感受到了胃、心、肺的位置。同样,有时喝下一口热水,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这也是内视。
道教中经常提到一个词,“长生久视”,作为他们的最高境界。长生自然容易理解,但这个“视”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视”就是用眼睛看,这是不合理的,若是天生盲人难道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实际上,这个视就是内视。
想要达到内视并不难,只是无思无想,无欲无求,保持内心的沉静。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关注能力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同时做到眼睛看着电视,耳边听着英语,还能同时写作业,也许不难做到,但绝不会都做好。
同理,人们也很难在关注外界的同时关注自己体内。因此,减少心中的杂念是达到内视很有效的方法。更准确来说,首先要做到不看、不听、不闻、不语,然后才是内心守神,止住心火,不起杂念。儒家说的那些非礼勿做,佛家说的六根清净,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悟空正在想着,只见猴群纷纷从外面进入洞中。猴子们的作息非常规律,白天到洞外的山间玩耍,到了傍晚天气寒冷,野兽开始出没,就躲回洞中。
悟空看到猴子们回来,按照计划,挤出几滴眼泪,以手抚面,装出悲痛欲绝的样子。
其他猴子见了,大惊失色,赶忙上来询问。悟空看见已经聚了不少猴子,随即停止哭泣,开口道,“唉,如今我们在这洞中,虽是不受麒麟管,不伏凤凰辖。但暗中还有阎王操控,若是暗中被那黑白无常勾了去,一世闲暇就都成了浮云,生老病死难逃天命啊……”说着又大哭起来。
其他猴子听了这话,也心中十分悲痛,不知所言。只有一只老猴眼前一亮,走上前来,先拜了拜悟空,随即说道,“大王,我早年曾听说,在这世间有三等人不受阎王管辖,分别是佛与仙与神圣。这三者在阎浮世界中,如果能找到他们,就能长生不老。”
悟空装出惊喜的样子,仔细看去,那原来是在之前曾说能进水帘洞就拜他为王那只老猴。
悟空高兴地说道,“好!好!孩儿们这两天抓紧时间造一木筏,过几天我就出海去找神仙,寻个长生之法!”
猴子们欢呼雀跃,又见天还没全黑,都出洞建木筏去了。先前那只老猴也想跟着出去,却被悟空叫住了。
悟空把老猴拉到身边,等到其他猴子都走光后,才开口问到,“老爷爷,那些奇闻异事,您是怎么知道的?”
&nb
第4章 常清净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