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看到悟空面色有异,心中暗暗赞许,却没有说什么,脚步也没有停止,一直走到了亭子里,正好站在两根柱子连成线段的中点处。
悟空突然惊咦一声,眼前的景色似乎有了一些变化,溪水不再乱流,而是勾勒出了一道道整齐又不失生动的图案,花草被分割成几个区域,一瞬间变得生机勃勃。
站在亭子里,不再有之前摇摇欲坠的感觉,反而像一柄大伞给人以安全之感。
再细看院中景色,与之前相比毫无变化,但却悄然改变了对人心理的影响。
菩提仍然没有询问什么,只是取出一个小瓶,道:“这里有三颗丹药,你依次服下,每次需以津液送服,以神念化之为真气,不必转入丹田,直接下转十二重楼,经膻中汇入五脏,凝练五气。”
悟空恭敬地接过玉瓶,菩提又道:“这些日子你就在亭中闭关吧,不要出此门。你服下三枚丹药大约三月时间……”
“三月?!那岂不是会饿死!”悟空不禁叫出声来,声调都有些发颤。他知道菩提应是去见那位客人,因此支开他。但他本以为只服用三颗丹药而已,一两天就够了,没想到需要近百日!
菩提笑了笑:“越是好丹,所需炼化时间就越长,至于饮食自然不必担心,定境之中精力无损,即使偶尔出定,时间也不会太长,待到五气朝元时也可餐霞饮露。服尽丹药前你就在此地,不要出去。”
听完这番话,悟空刚想再问些问题,菩提竟头也不回地飘然飞去,只留下悟空一人。
菩提缓缓向空中飞去,面色复杂,他真的没有想到那位前辈会找到这里……
一切都要从菩提年轻时说起。
当年他偶然得一卷道法,一人在山中苦修,不谙世事。修道初成,脱出轮回后,自以为天下无双,便去挑战一位当世佛门高人,却被那人一招击退。菩提遂拜他为师,在空门下学法。
修行之人光阴如弹指,百年不过一刹。世俗之名早已望却,“须菩提”便是那人给他起的法号。
一日,门中众弟子论法,菩提解论空性,“恒乐安定,志在空寂”言出,同门竟无一人可以答话。讲完之时,诸师兄弟皆哑口无言。
虽然菩提已年过数百,但常年清修,彼时还有年少的一腔热血。于是他向师尊请求外出历练,闯荡四大部洲,结识不少当世豪杰。也常遇殊死相搏,但他一直遵守师训:不许提师门之名。菩提也知道,师父这是不让自己仗势欺人。
到了晚年,那种锋芒毕露的傲气已经消退,他便重回西牛贺洲,寻了一座空山,自立宗门。这之后,师父也来找过他,给他定下两个规矩:师命不可违,道法不可授。
菩提本就是尊师重教之人,欣然而从。此后百余年间,师门偶尔有要事派他去做,他皆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似乎师父也是正因为此对他喜爱有加,甚至超过了他的大师兄。
一月之前,师父竟亲自来找他,让他去帮忙取一卷功法,取来后就保存在菩提这里,他会七年后来取。菩提心中一凛,以往都是师兄弟前来转达,这次竟是师父亲自来,想必一定是重要之物。
菩提不再迟疑,师父走后就直接前往东胜神洲去寻那样东西。
找寻的过程一波三折,最后终于循着灵息在一个山洞中找到了功法的踪迹。那功法藏于一座石碑之中,周围有着诸多石器,构成一座大阵,以石碑为阵眼,若不破阵碎碑,这功法也休想拿到。
而最为玄妙的是,此阵不止奇大无比,布阵者更是将阵与周围山河相连,以十洲三岛之灵根孕育,以东海大势为引,将四海四部洲气运相连,化作十万里地气镇住阵眼。如有破阵者来此,须破的不只是此阵,而是整个天地的大势。
菩提心中惊骇不已,如此恢弘大阵,神妙难言,不说此阵,就算只是周围这座山,在如此灵气的滋养下也堪称一处洞天福地。如此一来,莫说是他,即使他师尊在此,想破这阵也绝无可能。
……
三天之后,菩提走出山洞,手中握着那枚承载功法的玉简,没人知道他是如何破阵,如何得到玉简的,只是菩提的面容像是衰老了几十岁一般。
&nb
第16章 知白守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