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掌控巴郡 上[1/2页]

三国之庶子称雄 洪荒书生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农历十月中旬,蔡铭班师回到江州。与此同时由杜畿带队,在黄忠、高览护卫下的第二批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也到了江州。
      将近两个月未见,杜畿,蔡云、杨希、傅彤、徐阶、黄叙几人都迫不及待的希望见到蔡铭,在知道蔡铭出征后没回来后,都巴不得能够直接杀到阆中去见蔡铭。因此在得到消息蔡铭在这几天可能会回来后,每天都在城门口等着。
      “大哥。”
      “师傅。”
      远远的看到蔡铭的大军出现,杜畿等人就打马迎了上去,兴奋的围到蔡铭身边。
      “伯侯、瑾龙、公礼、卫国、公琰、呈孝你们来了。”
      蔡铭看到杜畿几人也是十分激动,忙打马迎了上去,高声笑着一一同几人打过招呼。
      简单寒暄过后,蔡铭问道:“伯侯你们什么时候到的,路上还顺利不?怎么到现在才来?”
      “三天前,一路上都还好没什么大麻烦,就是人多了点,一路上补给耽误了不少时间。”杜畿微笑着说道。
      原来杜畿他们在三天前就到了江州。只是那个时候蔡铭出征阆中还没有回来,江州只留下钟繇,吕岱等人主事。
      本来如果没有耽搁的话,他们本来早就应该到达。只是因为担心巴郡米贼未定,杜畿等人记住着蔡铭的交代,宁可晚一点到达都不能让他们有所损伤。因此一路上都是一边走一边打听前面所经各县的情况,只有确定前面米贼平定之后才会安心赶路。在加上车队人员众多,一路上经过各县时都要停下补给,这就使得原本一个月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半月,直到三天前才到达江州。
      “人多,难道后面又有不少人应征?”
      蔡铭听到是因为人多耽误了时间不忧反喜。
      “嗯!是增加了不少。”
      杜畿一边走一边更蔡铭讲述在他离开之后的事。
      在蔡铭走之后,杜畿记着蔡铭的交代继续等候可能赶来回合的应征人员,同时继续主持洛阳的征辟工作继续拉拢更多的士子。
      杜畿的这十天并没有白等,在这十天,又先后有三位蔡铭征辟的士人前来会合。这三人分别是兖州东郡东阿人程昱,颍川阳翟人枣袛和,颍川定陵人杜袭。另外还有原太学士子,孝廉郎张宇、朱晧和应邵等主动前来投奔。此后,由于他们的带动后来又先后有数名太学士子和十数名鸿都门学士子前来投奔。使得原本还担心会空耗时间让兄长失望的杜畿大为兴奋。
      应蔡铭征辟前来会合的三人,程昱自不用说乃是东阿名士,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是蔡铭最想征用的几个人之一。枣袛虽然因为英年早逝在演义和三国志中名声不显,但是其忠诚能干,任劳任怨品格堪称人臣楷模,尤其是其倡的“屯田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来蔡铭还想把与他一起为曹操主持屯田的韩浩,任峻一起征用,可惜两人好像并不看好蔡铭,并为应征。杜袭出身名门世家,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与钟繇家族世代交好。不过在蔡铭的印象中却并不深刻。是蔡铭像钟繇询问颍川人才时,钟繇推荐给他。蔡铭也知道三国的人才多如恒河之沙,自己不可能都一一记得,杜袭既能是钟繇看重的人才,自己的记忆中也有此人的名字,想来能力不凡,自然不会放过。
      三人中,枣袛和杜袭都还年轻才二十来岁。枣袛因为出自寒门,没有机会很难出头;杜袭则是有钟繇的关系,因此能够应蔡铭征辟并不奇怪。
      唯独程昱的应征颇具传奇。
      程昱乃东阿名士,特别是黄巾起义时联合当地大户,劝说打算逾城逃走的东阿县令留下,助其保全东阿之后更是名声大震。而且此时程昱已有四十六岁,又是世家出身,早已经过了热血冲动的年龄,不管出于哪种考虑都不会轻易应蔡铭的征辟。
      程昱之所以会应蔡铭征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人对天命的敬畏以及东汉流行的谶纬之学的影响。
      程昱本名立,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甚觉奇异。后黄巾乱起,深俱战略眼光的程昱亦看出大汉天下将乱。心想:日者天也,自己有托日而起之奇瑞,或将应在日后之明主身上。遂改名为程昱。
      巧合的是,就在程立改名为程昱还不到三天,就接到蔡铭的征辟。在征辟文书上赫然写作程昱的名字。程昱大为惊讶,自己改名还不到三日,就是东阿很多人都不知道,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蔡铭怎么会知道,而且看征书的日期显然在自己更名之前就好像知道自己会更名似的。
      会不会是他们送错了?又或者东阿还有其他叫程昱的?
      程昱为此特地问过那名得到蔡铭特别交代的家族亲卫。
      “绝不会错,主公交代过乃是东阿程仲德先生,先生原名‘立后因梦而易名为‘昱,在到达东阿之后我曾经打听过,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先生。”
      蔡铭家族亲卫的回答更是让程昱吃惊不已。自己虽然改了名字,但因何而改名却从没有对他人说过,却没想到远在洛阳的蔡铭既然会知道。除了冥冥中的天意,程昱实在想不通凡人能够做到。
      之后蔡铭那名家族亲卫又交给了程昱一封信件。在信件中蔡铭告诉程昱:他本不知道时间有程昱之人,但是自从被封为巴郡太守后,就接连梦到有人向自己推荐,东阿有名程立者,因梦于泰山捧日而易名为昱者,当成为他益州之行的臂膀。
      看到蔡铭的信件后,本来就深受封建谶纬之学影响的程昱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只能解释为天意。而且蔡铭字易之,观“易”字的形体,正像是手托日的样子。正应了之前改名时所想。因此程昱不但打算自己要去应蔡铭的征辟,还说动家族一起搬迁到益州去。
      程昱到了洛阳之后蔡铭已经提前离开了,虽然颇为遗憾,但是看到在蔡府集聚的一干良臣虎将让他更加觉得不虚此行。
      到了江州后会合颍川名士钟繇,听到钟繇讲述蔡铭如何收得巴郡虎将,如何巧计定江州之后更是让程昱眼前一亮。之后又旁敲侧击的通过钟繇等人,从各个方面了解蔡铭后,对蔡铭这位似乎是自己天命的主公大为满意。
      除了前来应征的程昱三人,主动前来投奔蔡铭的几人也颇不简单。
      张宇是张温的长子,原太学士子,三年前被举为孝廉,如果不是投奔蔡铭的话,或许这两年就会本外放到地方去做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前途不可限量。朱皓是朱隽的次子,和张宇一般也是在三

第72章 掌控巴郡 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