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54 德国元帅[1/2页]

逐鹿1900 仙人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54德国元帅
      在北京的和平谈判迟迟没有签约,驻扎在天津海河东岸的八国联军也迟迟没有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各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不同诉求,让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元帅左右为难。
      作为新兴的强国和被驻华公使被杀害的“最大受害国”,德国希望能够在远东这个满清帝国的赔偿中得到足够的金钱,以支撑起大海军计划的实施。普法战争的胜利让德国人打开了世界性的眼界,自此他们知道自己也有实力参与到世界殖民地的争夺大战中来,只是在英国强大的舰队威胁下,这种参与变得曲折与小心翼翼起来。
      实际上,支持荷兰后裔布尔人与英国的战争就是德国并不高明的参与世界大国博弈的方式之一!毕竟要将强大的陆军投入到海外作战,德国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期能够与英国皇家海军对抗。平衡才能带来和平,这一点不仅仅是旧脑筋的、愚昧的清国官员们知道,洋人们同样洞悉其中的道理。
      因此,德国元帅瓦德西的态度是强硬的,他一直支持着联军中“进军派”将领们。不过,在政治家和外交官的眼里,他的支持显然晚了一些,如果1900年九月以前瓦德西元帅能够带领强大的“东亚远征军”到达天津,那么口木第五师团就不用孤军作战,从而招致毁灭性打击,那么北京城就会踏在八国联军的脚下!当然,这仅仅是单纯军事上的考虑,连信奉克劳塞维茨的元帅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在俄军愚蠢地占领满洲引发英美日联合抵制俄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为清国保留一丝元气。由此,八国联军实际上已经瓦解,剩下的就是用讹诈手段在大清帝国敲敲竹杠了。
      既然远征军只是来为外交官们的讹诈充场面的,那么军人的日子就过得无比的轻松惬意了?不!绝对不是这样!清国那个年轻的将军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奇迹来,已经引起了各国军方的关注,军人们在努力地试图解析这些奇迹!
      此时,长期担任李鸿章军事副官、天津武备学堂总教官,战争爆发后被重新征召回德意志帝国陆军的退役大尉法根汉,就带着他的分析报告求见前参谋总长、现远征军司令、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元帅。
      瓦德西是纯粹的容克贵族,有着路德维希家族的血统,有着从百年前就延续下来的家庭军人传统。他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上台之后,就被立即解除了参谋总长的职务,让位于更有进攻战略才能的史里芬伯爵将军。德军的这个人事更迭,于十多年后才被全世界的军事战略家和政治们认识到——这代表着德国军国化的脚步加速了!
      元帅带着夹鼻眼镜认真地看过法根汉大尉的报告,从纸张后面瞟了一眼显得有些诚惶诚恐的老大尉,然后取下眼镜,抖动着手中的报告道:“我本人不认为您的报告是一份合格的军事观察分析报告,大尉,您离开德国军队太久了,新的战术准则已经难以贯彻到您的大脑中,当然也不能反应到您的报告上。不过,您提出的一点的看法很有价值,正如您所言,中国远古的兵学思想与当前军事技术结合起来,能够焕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元帅的话在批评大尉落伍了,却也赞扬了大尉的独特视角和最后的分析。
      法根汉对元帅是尊敬的,早在普法战争期间,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就是普鲁士国王的副官了。他忙不迭地点头接受元帅对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这份报告的评价,这也是标准的德国式军人的评价方式——先批评,后赞扬。
      “从目前能够收集到的情报资料来看,清国武毅新军对火炮的使用思想与我军很相似,但是在技术细节上有很大的不同。元帅阁下,清国天津武备学堂的炮科毕业生和测绘学堂毕业生们,在数学上已经达到了微积分的水平,这与帝国军队培训低级军官的方式有些不同,帝国注重战术思想养成,往往是先战术后技术,原本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军官养成办法。可是,在清国出现李焘这个人之后,事情就发生了改变。一群精通炮兵射击技术却没有得到聂士成、宋庆等人正确战术指导,没有得到军事体制赋予的发挥空间,此时的他们是无可奈何的,在战争中无法发挥他们的专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局面被李焘改变了!这个年轻将军成立了庞大的参谋部,用帝国陆军组织构架改革了武毅新军的指挥系统,最紧要的是,这位年轻将军拥有迄今为止最灵活的战术思想和最大胆的战争冲动!”
      瓦德西饶有兴致地放下手中的报告,在桌上拨拉出一份地图上,那是参谋人员根据各方面的消息,描绘出的并不准确的大凌河战役地图。
      “您认为,武毅新军在战术思想上已经超过了帝国陆军?”
      法根汉大尉犹豫了片刻,还是担着小心大声回答道:“是!”
      瓦德西的眼光在瞟了一眼大尉后,就专注在地图上,良久才道:“可以这么理解!从一场五千对一万的歼灭战中,我本人也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不过,过分的夸大武毅新军和李焘的战术准则是不对的!如果愚蠢的俄国人摈弃陈旧的战术,在三路进击部队之间能够保持有力的配合、协调,大凌河埋葬的不是俄军而是武毅新军。”
      法根汉只能默默点头,元帅的假设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俄军能拥有上述的军事素养,那武毅新军的战术会不会改变呢?事实就是事实,俄军被劣势的清国武毅新军全歼了!
      “阁下,我认为在大凌河之战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两个思想。第一,野战炮兵思想;第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军的战术思想。”
      瓦德西用手指梳理了一下漂亮的仁丹胡,喃喃道:“野战炮兵,野战炮兵,六个炮连组成的野战炮兵。”
  &nbs

154 德国元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