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40 报晓金鸡[1/2页]

逐鹿1900 仙人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40报晓金鸡
      春夜中的上海在经历了一日的喧嚣之后逐渐沉静下来,从东面海上吹来的暖风,不知不觉地将一场小雨倾泻在街道上,法租界内的汽灯在雨中也格外的朦胧。
      浙沪商会对面的一座三层小楼的阁楼上,半夜里也亮着灯,还隐约传出有些模糊而激烈的谈话声。当然,这种情况对那些半夜没事儿干到处游走的巡捕们来说是正常的。上海这个华洋杂处之地也是东西方思想发生碰撞之地,兴许楼上的读书人接触到了西方的什么新玩意人,因此而吵嘴闹架呢?巡捕们对着亮着灯的阁楼摇摇头、瘪瘪嘴,去别处巡逻了。读书人的事儿,不懂,反正秀才造反是不成的,任他们闹去吧!
      阁楼上确实在发生争吵。
      供职《北华捷报》的孙珩的作风是一贯的犀利,此时他脸红脖子粗地面对一位三十多岁的长衫男子道:“所谓经济特科不过是朝廷的幌子,也是他们网罗一批学人为其卖命的手段。智由先生,您的主张是彻行国民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与这经济特科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又何必为此鼓吹奔走呢?”
      长衫男子姓蒋名观云,在1902年的上海也是颇有名气的学者,与蔡元培相交莫逆。
      在满清朝廷发布诏令设经济特科、招考新式人才后,蔡元培应刘坤一之邀去了南洋公学任经济特科总教习,蒋观云也对经济特科开考很有兴趣。他见孙珩有些着急的模样,乃微笑着用平缓的语速道:“朝廷能用李焘,能准行江楚三折,能推新政开特科,确实有刷新政治、发愤图强的气象。此时,我等何不抛开清谈,积极投身于兴国大业之中呢?特科也好,普及国民教育也罢,应是殊途同归。”
      孙珩觉着自己有些激动了,乃收敛了情绪,走到自己的书桌后面坐下,哼声反问道:“先生所说的兴国大业?究竟是一家之国还是一国之国?”
      蒋观云正要作答,却听孙珩又道:“先生所说殊途同归确实没错,但是我以为,中国学人应该走的路不是归附朝廷以考取经济特科取得进身,从而由上到下倡行国民教育。当前,学人应当是一方面以舆论启迪民智,配合真正要推行新政强大中华的行动;一方面积极办学,摸索建立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庚子以来,南方青年学子纷纷投军锦州,这不是……”
      “原来,知桓兄是为盛京将军作说客。”蒋观云摆手微笑着看了看孙珩,做出恍然大悟的模样道:“朝廷用李焘于关外,也将藉助经济特科用新式学人于政治、经济、文化中,朝廷的新政与锦州的洋务本就是主从关系,整体与局部之分,并无区别啊!”
      孙珩一时语塞。是啊,在目前的普通国人眼里,李焘是盛京将军,是朝廷命官,是朝廷在关外的代表,他跟满清朝廷之间还真是主从关系!自己要不是从绕阳河前线回上海之后一直与锦州的张容保持联系,成为盛京将军在南方舆论界的潜藏代言人,兴许也会如此认为。那,现在是否将盛京将军的真心披露给蒋观云,以取得国人对经济特科的抵制,改行普及国民教育之事呢?
      锦州需要教育,需要新式教育!从单纯军事观点出发,在校适龄学生应该接受军事教育,应该加强体育运动,应该灌输强大无匹的民族意识。那种老式的私塾教育方式和目前的公学,无法满足这个需要。再从中国彻底革新政治以真正走向强大的需要来说,学生应该挣脱封建思想的羁绊,提倡自由的、个性化的思想,以实用主义为教育方向,打破“学而优则仕”的社会体系。
      孙珩一咬牙,沉声道:“少年中国之楷模与暮气沉沉之朝廷,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太多共同之处。”
      蒋观云疑惑地盯着孙珩,似乎没有明白这位记者的话。
      本想索性摊牌的孙珩还是临机改口道:“智由兄,您难道看不出朝廷的新政是被一股潮流推着走,是被动的,不得不行而勉强行之的吗?形成这股潮流的是列强的欺凌,是民智的逐渐开启,是武毅新军的健儿们在天津、在关外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得来的久违胜利使然!盛京官校的照壁处有一句话:军人,是民族的先锋!唉,先生真应该去锦州看看,那里的大清国不是您所知道的大清国,那兴许才是您理想中的中国。”
      “军人是民族的先锋?军人,军人,学人,学人……”
      “对!新式军人和新式学人,本就是一体!”孙珩打断了蒋观云的喃喃自语,神情激扬地道:“李大帅用军、学一体创造了武毅新军的奇迹,中国呢?中国要真正地振兴,创造出国家奇迹,那是否要走国民教育军事化的道路?我想,这是必须的,正如德国的飞速崛起一般!”
      蒋观云连连摆头,他的好友孙珩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狂热之中,这种狂热是他不知道而本能地觉出危险的。关外的奇迹是事实,是鼓舞万千国人的事实,军事胜利、政治革新、经济建设、思想转变,似乎,一个缩小了的中国正在关外走向强大。不过,这种强大如果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狂热驱动着达成的,那么这个强大就是虚假的!
      唉,这孙珩始终年轻了一些,火气太大,这个话题不能继续下去了。说到底,提倡国民教育的蒋观云骨子里还是旧文人。他等孙珩在自己的摇头示意下略微冷静了一点后才道:“知桓,我想是时候去锦州走走了。嗯,就夏天去吧,那时候老蔡兴许有空,他原本想趁着暑期去口木看看的。”
      “那,经济特科?”
      “鼓吹经济特科与锦州之行有何矛盾?知桓啊,冷静下来看看,朝廷无论在新政,在这个经济特科问题上抱持着何种态度,其结果却也有利于改变现有的学制、学风,有利于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话再说难听一点,朝廷数次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领土、开设租界、出让权益,却也

240 报晓金鸡[1/2页]